Thursday, December 29, 2011

政府高官協助兩電維持壟斷 - 林本利

政府高官協助兩電維持壟斷
2011年12月29日
壹角度 Next Mag
林本利


政府高官把關不力,是有心抑或無意,他們自己心裡有數。


1992年初,港英政府與兩電簽訂新的管制計劃協議,為期 15年,由 1993年跨越 97至 2008年。當時主要負責官員包括財政司翟克誠和經濟司陳方安生。政府同時批准中電投資 600億元,在龍鼓灘興建新的天然氣發電廠以及其他輸電和配電設施。


政府一次過批准中電興建八台機組,由 1996年開始每年兩台機組投產,直至 1999年完成所有機組投產。但到 1995年,政府已察覺到中電的電力需求實際增長,遠遠低於原先估計,備用電量將會逼近 100%,遠高於 20%的正常水平。



http://www.facebook.com/nuclearfree
http://www.facebook.com/nukefree



之後審計署在 1999年發表報告,炮轟政府官員把關不力,容許兩電的備用電量急升,令電力用戶多付電費。由於中電的投資計劃早已獲得政府批准,特區政府官員花了很大氣力,才能夠與中電達成協議,提早關閉青衣發電廠,以及將部分天然氣機組押後投產,藉此降低備用電量。


當日有份延續管制計劃和批准中電發展大計的翟克誠,退休後成為中電的董事,而陳方安生則升任為政務司,順利過渡 97。


97回歸後,特區政府官員早已着手研究在 2008年開放電力市場,引入新的競爭者。


政府在 1998年聘用曾經為港燈作環評工作的顧問公司,研究加強兩電聯網和開放市場。


之後發覺需要作「更深入」的研究,又再聘用另一間顧問公司作同樣研究。此外,政府聘請了一位來自北美的電力專家,加入政府主力負責研究電力市場開放,以及培訓公務員認識電力市場開放後的監管模式。


筆者在 2003年完成類似研究,將報告提交給負責官員(報告下載)。

Hong Kong Electricity Industry Beyond 2008_uploaded on 23Dec2011.pdf
http://www.sendspace.com/file/jfklk5



特首參選人唐英年認為中電按管制計劃賺到盡的做法「合法,但不合理、不合情」,並說要研究發電和輸電分家。


但正如之前所述,中電賺到盡的做法早有前科,政府研究開放電力市場已研究了十多年,為何唐英年對此似乎懵然不知?他若不清楚,可以請教支持者鍾士元,他擔任中電董事四十多年,對管制計劃明益兩電清楚不過。


回歸後十多年,有份負責監管兩電的主要官員,包括葉澍堃、關錫寧、李淑儀和邱騰華等,都應該清楚知道管制計劃的種種流弊,為何政府在 2008年仍然決定延續兩電的管制計劃 10年至 15年?並同時批准兩電 2008至 2013年發展計劃,每年投資過百億元擴大資產值,藉此增加利潤。


2008年本應是電力市場開放的好時機。兩電在 1980年代興建的燃煤發電機組的折舊期逐漸屆滿,賬面資產值大幅下降;中電購買核電及天然氣的合約,亦在 2014年左右屆滿。


因此,只要政府保留監管輸電和配電網絡,分階段開放發電及供電市場,引入新的競爭者,對兩電的影響不會太大。政府亦早已向港燈表示,南丫島新電廠的投資,只保障至 2008年。


可是,政府不單延續管制計劃和批准兩電五年總數超過 500億元的投資,還要求中電與內地有關方面簽訂新的購買核電及天然氣合約,為期 20年。


在新的管制計劃協議下,個別固定資產的折舊期大幅延長,一些資產的折舊期長達 60至 100年,遠遠超越 2018年。


倘若政府在 2018年開放市場,兩電可以按新協議要求政府賠償數以百億元的「擱淺成本」。政府若不賠,兩電便會啟動仲裁機制。


由此可見,特區政府官員實際是幫助兩電建立起入行的障礙,繼續維持它們的壟斷地位。政府高官把關不力,是有心抑或無意,他們自己心裡有數。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