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May 28, 2012

德國太陽能電站發電功率破紀錄 相當于20座核電站

德國太陽能電站發電功率破紀錄 相當于20座核電站
2012年05月28日
新華新聞


國際在線專稿:據俄羅斯RT電視臺網站5月27日報道,5月25日,德國太陽能電站的總輸出功率打破世界紀錄,達到220億瓦特,供電能力相當于20座核電站。德國已經成為太陽能發電領域的領先國家,有望在2022年徹底淘汰核能。


德國可再生能源產業研究所所長諾伯特・阿爾諾赫(Norbert Allnoch)說,德國太陽能電站的供電能力已經可以滿足全國能源需求的50%


他說:“以前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太陽能電站的供電能力能夠達到這一水平。近幾周以來,德國太陽能電站的輸出功率曾數次接近200億瓦特,但這一次首度突破了這一數值。”



http://www.facebook.com/nuclearfree
http://www.facebook.com/nukefree

阿爾諾赫強調稱:“這顯示德國有能力依賴太陽能滿足更大電力需求,減少火電站和核電站的數量。”然而許多德國企業擔心,太陽能供電比例加大將導致電費上漲。


2011年日本福島核危機爆發後,德國政府決定逐步放棄核能,並在2022年實現無核化。(沈姝華)


德太陽能發電量=20座核能廠
2012-05-28 
工商時報 【記者鍾志恒/綜合外電報導】


     德國再生能源智庫IWR表示,德國太陽能電廠上周五與周六中午時份的發電量,每小時達22個十億瓦特(gigawatt),相當20座核能電廠全面運作下的發電量,創下世界最高記錄。


     日本去年發生福島核災後,德國決定放棄使用核能。除了陸續關閉8座核電廠外,在2022年以前將關閉餘下9座。原本由核電廠供應的電力,將由風力、太陽能和生物質等再生能源取代。


     IWR主管Norbert Allnoch指出,上周六太陽能電廠每小時向全國電網輸出22個十億瓦特電量,相當於滿足全國中午時份所需的50%電力。


     他說:「過去沒有一個國家的太陽光電能提供如此數目的電力。」德國近幾周以來,太陽能電廠供電量曾數次接近22個十億瓦特,但上周末是首度突破這水準。


     這次突破的意義,是德國太陽能電廠能在工作日,為全國提供所需的三分之一電力,周六更因為工廠與辦公室休息而接近一半。


     德國支持再生能源,讓其成為全球再生能源先鋒,每年總發電量裡,約20%來自再生能源。


     德國太陽能電廠的發電量,相當於世界其他地區的總和。德國每年整體所需的電力,約4%來自太陽能。德國要在2020年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較1990年減少40%。


     儘管有輿論批評再生能源不足以依賴,或不足以供應工業所需,但總理梅克爾表示,德國努力向世界展示再生能源是有滿足需求的可能。


     德國今年能突破20個十億瓦特水準,是因為太陽能電廠增加供電量,和全國日照充足所致。


     IWR表示,德國有能力提高太陽能在電力供應的比率,這也代表德國會繼續減少核電,燃煤與天然氣等發電方式。政府推出電力收購制度,讓太陽光電的發電成本持續下降,與傳統發電成本愈來愈接近。


【獨家】德國太陽能光伏發電破記錄 
2012-05-28 
太陽能新聞網   
作者:David Jing 


        德國政府決定用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這樣的可再生能源來替代核能。


         德國可再生能源機構領導Norbert Allnoch報道:從昨天到今天的24小時內,德國的光伏發電廠發電量為22GW/小時,打破原發電記錄,這個數字幾乎相當於全國電力需求的一半,20座核電站的發電量。德國的太陽能發電量占世界的一半。


        去年日本福島核災難之後,德國政府決定放棄核電站,立即關閉8個廠,並決定到2022年會關閉剩下的9家。他們將以可再生能源如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替代核能。


        Norbert Allnoch說到:“星期六,22千兆瓦/小時的電量滿足了德國中午時候電需求量的50%。


        Allnoch告訴路透社:“世界上沒有哪一個國家可以這樣,20千兆瓦的電量是近幾周發電量的好幾倍,這是我們第一次碰到。


        太陽能發電破記錄標志著德國是世界領先的工業國之一,太陽能發電能夠滿足工作日1/3的電量需求,能夠滿足非工作日幾乎一半的電量需求。


        德國政府對可再生能源的支持使得德國變為在可再生能源方面領先的國家,德國每年可再生能源發電占其總電量的20%。


        德國太陽能電池的安裝量是世界其他所有國家的總和,太陽能發電占每年電力需求的4%。德國的目標是:到2020年,溫室氣體的排放量減少到1990年排放水平的40%。


        許多批評者認為,可再生能源是不可靠的,並且能力不能和大的工業國家抗衡。但是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表示:德國要證明這是可能的。


        這次2014GW以上的水平的跳躍增加源於今年德國全國日照相對較好。


        去年發電量為14GW/小時,現在22GW/小時,原因是德國在2012增加了7.5GW太陽能電池額安裝量,其中第一季度增加1.8GW,總量為26GW。


        這次記錄表明:太陽能發電所滿足的電量需求份額會增加,德國可以減少燃煤電廠、燃氣電廠和核電廠的建設。


        Allnoch說:這個消息來自於歐洲能源交易所(EEX),這個交易所位於萊比錫城。


        國家規定的“太陽能補貼稅”的激勵措施並不是沒有爭議,但是,在太陽能發電的價格降低到和普通發電價格一樣之前,太陽能補貼稅政策是太陽能產業的命脈。


        公用事業和消費者抱怨太陽能補貼稅,因為他們要為每千瓦/ 時的電量大約多付2美分,德國消費者為此所付的價格是世界上最高的,約為23美分。


        根據2012年環境部報道:德國消費者每年支付在太陽能電費上的價格是40億歐元(50億美元),是電費價格中最高的。


        批評者抱怨:由於輸出的波動,太陽能發電使得國家電網不穩定。


        德國政府一直在試著下調太陽能補貼稅,由原來的每年下調15%到30%,到今年的40%,現在只需要支付20美分每千瓦小時。但是遭到上議院和參議院的阻止。


德太陽能發電量 破世界紀錄
【經濟日報╱編譯林文彬/路透柏林二十六日電】
2012.05.28 


上周五和周六中午時段,德國太陽能總發電量創下每小時220億瓦特(GW)的世界紀錄,相當於20座核電廠全力運作,能滿足全德國周六近半的電力需求。太陽能每年供應德國約4%的用電。


(彭博資訊)德國再生能源研究所(IWR)指出,德國太陽能發電量在25和26日中午創下每小時220億瓦特(GW)的世界紀錄,相當於20座核電廠全力運作的產量。


IWR主管阿爾諾赫(Norbert Allnoch)說,每小時22GW的太陽能,能滿足全德國26日中午約一半的電力需求。


阿爾諾赫表示:「以前從來沒有國家生產這麼多太陽光電。最近幾周德國太陽能發電量曾數次接近每小時20GW大關,但這次是首度跨過門檻。」


去年德國每小時太陽能發電量僅約14GW。這次能突破20GW是因為今年產能增加,加上國內日照充足。


太陽能發電量創新紀錄,顯示全球主要工業化國家之一的德國能以太陽能滿足平日(25日)三分之一、周六(26日)近一半的用電需求。阿爾諾赫說:「這顯示德國有能力用太陽能滿足大量用電需求,也代表德國能減少燃煤、天然氣及核能發電。」


受惠政府扶植再生能源,德國已成為全球再生能源領袖,這些能源滿足德國每年約20%的用電需求。德國太陽能產能幾乎等於全球其他地區的總和,且每年單是太陽能就能供應國內約4%的用電需求。德國打算在2020年前,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量至1990年水準的60%。


部分人士批評再生能源不夠可靠,產能也不足以供應主要工業國家。但德國總理梅克爾表示,德國正積極證明這些確實可能做到。


不過,政府補貼太陽能也引發爭議。公用事業和消費者團體曾抱怨,補貼太陽能使德國每千瓦小時電價多約2美分,德國電價已晉升全球最高之林,消費者使用每千瓦小時電力須付約23美分。據今年環境部的一份報告,德國消費者每年因太陽能多付約40億歐元(50億美元)電費。
【2012/05/28 經濟日報】

Friday, May 18, 2012

黎廣德﹕兩電霸權 能源政策空白的惡果


黎廣德﹕兩電霸權 能源政策空白的惡果
明報 
5/18/2012


【明報專訊】中電主席米高嘉道理爵士上周向政府發炮,是罕有的高調發言,但很多傳媒和議員不明所指,只因他表示未來電費需大幅增加而嘩然。


嘉道理及其管理班子維護中電利益不遺餘力,當然不會無故發難,但其實他們真正點出了香港能源政策的缺失,更揭示了現今失誤延續下去的諸種風險。正因如此,若果下任政府繼承無心無力的低水平管治,恐怕真會如候任特首梁振英所言,「蹉跎歲月」,自吃苦果。


嘉道理發言的核心,是政府「應做唔做,唔應做又做」。他明白民主社會的運作,並不抗拒政府監管,因此說「無論社會的最終選擇為何,中電均有能力以有效和負責任的態度,在最短的時間落實這些選擇」。當然,這種說法的前提是中電會從它的觀點和利益出發,游說政府官員,影響社會輿論。


那麼,究竟特區政府替市民作出了什麼選擇,令本港日走下坡?



http://www.facebook.com/nuclearfree
http://www.facebook.com/nukefree



嚴格來說,曾蔭權政府過去7年的能源政策是一片空白。只消看看最關鍵的能源組合目標,自從環境局兩年前提出一個令大眾嘩然的諮詢方案後(在2020年用五成核電和四成天然氣發電),便一直沒有定案。這是「應做唔做」的最佳示範。


政治干預 市場失效
儘管目標不明,政府卻採取了兩項措施,使未來道路愈走愈窄。其一是否決在本港境內興建天然氣轉運站。由於本港周邊有不少已建及在建的轉運站,以珠江三角洲區域發展的視野來解決這些基建需求,更能保護生態和提高成本效益,本是無可厚非的決策。問題卻出在第二項措施:2008年特區政府越俎代庖,直接與國家能源局簽訂備忘錄,指定由內地供應天然氣給香港發電。


嘉道理今天憤憤不平,正是因為被迫「打死狗講價」:由於香港向內地買氣變成政治任務,壟斷了「西氣東輸」項目的中石油要價多少,中電便得支付多少。


若果政府當初容許電力公司在自由市場採購天然氣,中電有更多談判籌碼(例如租用或合建轉運站以進口天然氣),市民將來也不用「捱貴氣」。政府「唔應做又做」的例子,又多一項。


雖然嘉道理有不滿的理由,但並不表示中電不會按照管制計劃協議「賺到盡」。


事實上,兩電的股東資金回報率多年來高企在20%左右〈註〉,比政府拿來向公眾解說的資產回報率高出一倍,令全球同行側目。


歸根究柢,催生兩電霸權的罪魁禍首,是主事官員的狹隘視野和縱容商界騎劫政策的政治體制。要了解能源政策為何對本土發展如此重要,最好是對比一個成功例子:被公認為廢核先行者和可再生能源科技領導者的德國。


德國能源轉型 化解社會矛盾


去年福島核災爆發後,德國馬上宣布廢核,決定把原來佔18%發電量的核電廠在2022年前全部關閉。外間以為這是德國人在恐慌面前的非理性抉擇,其實這是德國社會自從20年前推行新能源政策後,利用福島核災順水推舟、深思熟慮的國策。


這一套德國政府稱之為「能源轉型」的策略,源於1991年推行的一項電力條例,首創利用優先上網和優惠上網電價的方式,鼓勵可再生能源,此後不斷改良和增加配套政策,使今天可再生能源的發電比重上升至兩成,創造了40萬個新職位,相關企業去年的銷售額達400億歐元。


德國成功地以法例推動市場的模式已引來50多個國家仿效,令他們滿懷信心地制訂了2050年總耗能量減低一半,和可再生能源佔發電比重八成的目標。


德國的「能源轉型」並非沒有風險,例如最近當地一些太陽能企業倒閉,原因是近年中國急起直追,導致全球太陽能設備產量過剩,使德國以技術帶動出口的盤算遭遇挫折。


但德國的策略從大處着眼:國家能源安全(減少入口倚賴),應對氣候變化(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量),和推動地區和平(避免因爭奪能源引起衝突),無懼一時的市場起伏。


香港的條件與德國大不相同,但有一個共通教訓:能源沒有「自然」市場,什麼「大市場、小政府」只是廢話。前瞻性政策足以催生高效率市場;放任不管或斬件式干預,均會誤國殃民。


香港的能源前景正處於轉折的關口:國務院剛決定繼續凍結新建及在建的核電站,兩電的利潤管制協議將於明年進行中期檢討,但社會各界還未有深入討論。


新政府能否參考德國的成功例子,制訂前瞻性方案,作為與兩電談判和改革市場的基礎?


法例推動市場 剷除霸權土壤


利用協議監管兩電的模式已經過時,只要香港有決心與全球大勢接軌,改用法例推動市場,訂立具體目標,很多現屆政府不敢想像的願景都會變成可能。


參照國際經驗,改革的方向很清晰:本地電網獨立營運但與內地聯網電廠由多家公司分散擁有,發展智能電網,不論本地或內地電廠均可競價上網,可再生能源享有上網優先權利用優惠上網電價鼓勵可再生能源投資,設立綠色基金資助節能計劃,放寬城規限制以鼓勵陸上太陽能和離岸風能,推動電動車作為智能電網的儲電緩衝系統等等。


改革市場後兩電霸權的土壤不復存在,回報過高的爭論將成為過去。德國發電企業的股東資金回報率在10%左右,電網企業只有5%至7%,但投資者絡繹不絕。這正是一個為民請命的政府所應致力達至的社會平衡。


令人憂慮的消息傳來:擁有六成青山發電有限公司(中電發電資產的真正擁有方)股權的埃克森美孚準備向中國南方電網出售股權,政府打算放任不干預。


但主事官員是否想清楚,這項收購會否造成更大壟斷,令廠網分家、本地獨立成網的改革更困難?南方電網在內地不准投資於發電企業,為何到香港可以破壞規矩?


能源策略的成敗,不僅影響全港電費價格水平和城市競爭力,更關乎香港在國際社會中能否抬起頭來。德國家庭的電費單上分列出可再生能源的補貼金額,但絕少人斤斤計較,因為他們相信,廢核是道德的抉擇,減排是對子孫後代的投資


梁振英和他的班子,能有如此識見嗎?


〈註〉公共專業聯盟:「兩電加價初步分析報告」,2011年12月22日,www.procommons.org.hk


作者是公共專業聯盟研究委員會召集人

Monday, May 7, 2012

頁岩氣革命 美國經濟新希望


頁岩氣革命 美經濟新希望
經濟日報 
5/07/2012


【經濟日報專訊】在油價高企的年代,「頁岩氣(Shale gas)革命」被視為有力改變全球能源格局,多國均希望發展低成本的頁岩氣,減少對入口石油的依賴。


頁岩氣起革命,不少評論更指頁岩氣將重燃美國經濟,多間大公司亦押下重注,迎接「製造業文藝復興」,但有分析指美國經濟已轉型,頁岩氣的貢獻有限



http://www.facebook.com/nukefree
http://www.facebook.com/greenenergy2



頁岩氣(shale gas)是從頁岩層中開採出來的天然氣;頁岩屬於沉積岩的一類,由礫石、砂粒、泥粒或生物的遺體,經過沉澱或受到風化作用後變為碎屑、堆積而形成的岩石。


水力壓裂及深海鑽探等採油技術發展成熟,有助發掘更多更便宜的石油及氣油,刺激美國的經濟增長。Cheniere Engergy等能源企業紛紛加入頁岩氣生產,以低價出口天然氣;至2010年,美國已取代俄羅斯成為全球最大天然氣生產國。


料至2035年 佔氣產量一半
美國能源信息局報告預計,本土頁岩氣產量將由2010年的5萬億立方呎,增至2035年的13.6萬億立方呎;佔美國天然氣產量則由2010年的23%,暴增至49%。頁岩氣帶動天然氣產量增加,加上美國天然氣價格較其他市場低,預料美國2021年將成為天然氣淨出口國。


能源顧問公司Wood Mackenzie指,美國待批的8個液化天然氣(LNG)項目,每年總出口量高達1.2億噸,輕易擊敗卡塔爾成為全球最大LNG生產國。


藏量豐富 可充過渡能源
在美國,陶氏化學(Dow Chemical)等依賴天然氣的化學企業,亦將投資重心由外國轉移至國內。該公司投入40億美元擴大乙烯及丙烯生產,這些均為壓裂抽採頁岩氣時所產生的副產品。


行政總裁Andrew Liveris表示,若美國處理頁岩氣得宜,將創造「製造業文藝復興」,為任何能源密集型製造業增值,並估計每一美元的氣體可為業界增值8至9美元。


行業規模小 非增長良方
美國天然氣蘊藏量豐富,預計可保持百年供應,不少能源學者均視之為理想的過渡能源,直至再生能源技術成熟。目前頁岩氣已創造逾50萬職位,中南部如德州及路易斯安那州等採油地區的失業率均低於國家水平;在西北部的北達科他州,氣油生產工人甚至出現供不應求。


雖然頁岩氣發展得火紅火熱,但要支持美國經濟則仍然力有不逮。美國天然氣聯盟報告發現,2015年頁岩氣將為國內生產總值(GDP)增加1,180億美元,創造逾80.9萬個職位。


不過,美國2011年GDP達15萬億美元,假設經濟持續增長,2015年頁岩氣對GDP的貢獻根本不足1%。而且,美國勞動人口有1.54億人,上月失業大軍高達1,250萬人,假設80.9萬人今天立即投入工作,亦只會將失業率,由目前8.1%降至7.6%。


麻省理工經濟學者John Parsons表示,頁岩氣不是大型行業,非增長良方;美國亦由10年前能源密集式經濟轉型,故節省能源成本的影響比以前低。(系列二之一)

香港值得推進風力發電發展 陳振寧

推進風力發電發展
2012-04-17 
香港成報


  雖然風力發電仍面對不少問題,但是已逐步克服。長遠而言,香港應進一步推進可再生能源技術的發展。


  一直以來,發展風力發電的問題是可靠性較低,佔地較大,產生噪音,維修費用高昂和不方便等。


近日筆者走訪湖南省湘潭的大型風電裝備製造廠,瞭解有關技術的最新發展情況。現時的風電裝備可以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可承受最大極限風速增至70m/s,並能隨風向擺動,對準主力風;


二是傳動鏈中有齒輪箱等機械部分,可減少噪音,易於維修;


三是維修人員可以直接進入機艙、發電機等進行維修,較以往方便;


四是發電機防護性高,可有效防止潮濕、沙塵、鹽霧等侵入等。


國家正大力支持風力等可再生能源技術的發展,預計有關技術將會有進一步突破。


http://www.facebook.com/renewableenergy1
http://www.facebook.com/greenenergy2


  香港是一個沒有石油、天然氣、媒炭等能源資源的地方,須依靠進口燃料以生產電力。政府為了減少溫室排放量和其他空氣污染物、分散能源供應地、紓緩不斷上升的化石燃料價格的壓力等,不斷探討發展可再生能源技術的可能,包括風能、太陽能、廢物轉化能源、水力等,這正好配合國家的發展方向。


  更重要是,自從「3‧11」大地震後,全球對核能發電已成為驚弓之鳥。日本政府仍考慮是否重開國內大部分核電廠,但是長遠而言,它希望通過發展可再生能源來帶動災區重建,例如現時福島附近的海上風力發電實證研究項目正在進行,以衡量商業營運的可行性。其他國家都相繼考慮取代核能發電,以免招致生態大災難。香港也應積極探討可再生能源的發展空間。


  現時,香港以風力發電的發展較快。風能發電可以大型風力發電機、小型風力發電機和海上風力發電場。現時,香港有一個由港燈興建的具商業風力發電站,位於南丫島,但是該站規模很小。始終香港土地資源有限。


中電正研究興建一個全球最大 (Wrong ???) 的海上風力發電場,預計可為八萬戶家庭供電。當然,該發電場對生態、自然景觀等影響,政府必須小心衡量。


必須指出,以現時的技術而言,風力發電未能產生大量穩定的電力(Wrong),以完全替代核能等成為電力的基本供應來源。


而且,風力發電的成本可能較高,市民需要負擔更多發電支出。但是風力發電對香港以至世界的能源供應有重要意義,值得進一步推進。相信隨著科技的發展,風力發電的技術和其他可再生能源的技術勢將進一步突破,社會須付出的成本將會逐步減少。


‧亞太國際關係學會研究員 陳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