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February 12, 2012

燃煤發電是台灣的燃眉之急(方儉)

燃煤發電是台灣的燃眉之急(方儉)
2012年 02月08日
Apple Taiwan


總統馬英九去年11月答應「瘋綠電聯盟」,指示經濟部可供應需要綠電的民眾再生能源電力,但台灣真正需要綠電的,並非那些熱中有機食品、自備購物袋、餐具的環保人士,而是電子產業,如果每年產值700億美元的電子產業無法得到綠電,未來幾年將失去競爭力


而現台灣的「燃眉之急」是太多的「燃煤」,如果再不大力推動綠能,台灣數十年培養的電子產業,也會成為泡沫,即使立即放寬綠電限制,可見的未來也無法降低電子產業高碳排放所面臨的國際競爭。


能源局依馬英九總統的指示,舉辦3次關於綠電的座談會,電子產業比較日本、韓國、新加坡等競爭對手,台灣的電子產業碳排放係數高出他們50%,電子產業分析,他們在節能方面做得比這些對手還好,但是在電力方面差太多,所以總分輸很大。多次再生能源的研討會上,業者對購買綠電抱持非常大的興趣,但聽到經濟部能源局的規劃,把綠電電價大幅不合理的抬高,都只能搖頭興歎。有人表示,過去他們以為政府推動核電,可降低碳排放,但311福島事故後,核電已是不切實的希望,再看核四蓋了20年都沒辦法蓋好,根本不對核電抱持任何希望了。 


http://easss.com/electronics


電子產業被犧牲
號稱700億美元的電子產業,將是政府與台電長期「重核電、輕綠電」政策下的犧牲品。今年初,歐盟開始對國際航線的飛行器徵收碳稅,此舉造成美國、中國航空業極大的反彈,但長期觀察,世界主要工業國家,為保護產業、增加國內就業,開徵跨國碳稅勢在必行,以環保之名,行非關稅貿易障礙之實的戰略。


而且這壓力也逐步邁向全球供應鏈的各環節,台灣許多消費性電子產業,如宏碁、台積電等已感受到壓力將成為迫切的危機。電子產業發現,節能減碳是他們未來競爭力的重要方向,忽然驚覺,所有可節能的都節了,但碳卻減不下來,就是因為台電的碳排放量高於各國,使他們「煞不住」碳排放


能源局不知產業疾苦,莫名其妙的增加綠電的限制,毫無理性的提高綠電價格把佔目前台灣綠電發電最多的水力發電完全排除在「綠電」之列,這和國際綠電計算公式大相逕庭,能源局又愚弄民眾說:「把綠電單獨拉出來後,其他的電的碳排放會增加。」事實上,台灣去年所有的綠電9兆瓦小時,僅佔總發電量24萬7千兆瓦小時的0.003%,根本不可能對台灣的電力產生看得到的減排作用。且就算把所有的綠電供應給電子產業,也不夠電子產業用1小時。


真不明白能源局和規劃綠電的台灣綜合研究院這些年在做什麼規劃、研究,只證明政府未能從歷次能源危機得到教訓,節能減碳只是口號,仍相信「無限成長,無限電力供應」,重視核電,輕視綠能,在台電綜合電力研究所受經濟部委託規劃的「未來電力供需分析與規劃研究」更赤裸裸指出:「除配合政策優先開發再生能源外,亦配合政策優先規劃維持適當的燃氣發電容量佔比;由於除龍門(核四)機組外,未來並未再規劃新增核能機組,未來電源缺口將以燃煤發電替補,預估民國118年燃煤機組總裝置容量將由民國99年的1783.0萬瓩大幅增加為3152.7萬瓩,佔全國總裝置容量的42%。」簡言之,就是無限增加台灣的碳排放量,也扼殺台灣高科技產業的生路。 


能源局庸人自擾
要解決這問題,其實很簡單,在國際壓力下,綠電的市場需求面遠大於供應面,只要把綠電發電業者和需要用綠電的產業結合起來,讓買賣雙方自己談好價錢,付給台電輸配電的成本價錢,就解決綠電的供需問題,真不明白經濟部能源局拚命庸人自擾,搞了一大堆會議,還弄不清楚真正問題在哪裡,只是更鞏固大家對馬英九總統的「統帥無能,累死三軍」的刻板印象。 


作者為綠色消費者基金會董事長 

人民要綠能 政府該如何(張武修)

人民要綠能 政府該如何(張武修)
2012年 02月08日
Apple Taiwan


去年3月日本福島核能電廠爆炸後,國內十幾個大專院校教授團隊合作一民眾與大專生對國內核電廠的意見評估,我們發現國人普遍對核電廠不放心,非常高比率期待要有更有效的替代再生能源。


國營的台電與現在的經濟部常用台灣地處海隅、無自我能源為由,長年恐嚇民眾電源不足,沒核電會缺電、會提升電價,真的嗎?


據美國國際資訊局及其他國際組織的資料,台灣平均每位國民的用電量竟居世界第14位,那些比台灣用電量高的國家全部不是比台灣位於更冷更靠近北極(如芬蘭、瑞典、挪威、加拿大),或者是比台灣有錢太多的產油國且又位於熱帶赤道附近(如科威特、巴林);台灣人用電或「浪費電」的情形遠超過經濟及工業生產比台灣先進,但也完全沒有或極度缺乏天然能源的國家如新加坡、瑞士、香港、日本、南韓、荷蘭、以色列等。


台人排碳量亞洲第1
台灣人浪費電的原因是什麼?台電一再說台灣太熱,要求生活品質故用電多,也是不用大腦的騙局。


去年4月《天下雜誌》報導,台灣的電價是世上超低,造成台灣人每人每年排碳量達11.8噸,非常難看地佔世界第18,亞洲第1。從1990年代起,台灣人均排碳量足足增加一倍,更是全球平均速度的3倍。


http://easss.com/flowers


《天下》的網路民調顯示,有三分之二台灣的人願意藉調高電價,來減少浪費,這也和我們的研究所發現極度吻合。 


但若我們與其他國家電價比較,就更痛心驚訝。台灣平均千瓦費用比起有自給能源還可外銷、高度工業化的國家如加拿大、杜拜、法國、德國等都不尋常的低,只比少數極低開發的非工業國家(烏克蘭、巴基斯坦、俄羅斯等)高或差不多,這顯示我們的電力政策仍採用60年代戰後剛開始發展工業的模式,數十年未曾檢討改進,讓我們仰賴外來進口能源如吃鴉片般,明明台灣已由勞力密集轉型到服務業、金融業,靠研發創新的全方位知識經濟時代,為何我們的電力能源政策還停留在考古年代? 


現在的台灣民眾的確有充分環境生態與永續能源的自覺與期待,我們籲請新的政府應該要以最謹慎的態度,以其他國家優質能源政策為借鏡,在全國種更多的樹、更綠化、絕對對台灣和世界的永續更有幫助,也才能讓台灣盡速脫離核電的夢魘。 


作者為台北醫學大學教授 

【以色列綠色學徒之旅】太陽能社區不是夢!

【以色列綠色學徒之旅】太陽能社區不是夢!
作者: 莫聞 | 環境資訊中心 – 2012年2月10日


本報2012年2月10日以色列,伊拉特訊,特約記者陳婉寧報導


順應資源條件 推動太陽能  拒絕核電


以色列在國內推廣太陽能已有一段時日,其實對整個以色列來說,開發與利用太陽能是極重要的任務,因為以色列有63%的地形氣候為全年少雨乾燥的沙漠地帶,但是全國還是有約10%的人口居住於此區域。


以色列目前的能源30%來自石油、70%來自煤炭。雖然太陽能使用尚未成一主流,但藉著思考如何化天然劣勢為優勢並且加以利用,以面對這些極端自然環境的考驗,則讓以色列許多地處沙漠地帶的集體農場(kibbutz)發展出以太陽能為特色的綠能產業、大學院校中針對太陽能利用的研究發展更是不遺餘力。


目前以色列國內並無核電廠,有核能研究站兩座,但不用作發電。車諾比核災餘悸猶存,加上考慮國土狹小未必承受得起核電風險,同時還需顧及其他鄰近國家的反應,種種因素已讓核電本身在以色列備受爭議。2007年能源部部長興起建造核電廠的念頭,最後也遭攔腰斬斷。


http://easss.com/nuclear


以色列國內的傳統能源既不多樣化也不豐產,石油需仰賴鄰近國家的供給,為了更大程度的能源獨立及自足,發展太陽能成了一條不得不走的路。


以色列內太陽能產業最為發達的地區,位於南部的Negev,全年氣候乾燥且多為沙漠地形,陽光強烈充足,具有發展太陽能的良好基礎。


簡介以色列太陽能發展歷史可以分成幾個階段:1950年代開始發展太陽能熱水器的安裝及使用,解決國內能源短缺的困境;1960年代國內成功地推廣太陽能熱水器,並在銷售市場上有良好的客戶反應。


1970年代正值石油危機,國內的太陽能熱水器使用率高達90%。1980年代,政府通過法案,規定建築物設計都需留設安裝太陽能熱水器的相關設計空間,家家戶戶都裝設太陽能熱水器,成了一不成文規定。


2008年,為了刺激民眾使用及裝設太陽能設備的意願、太陽能設備相關供應商的發展、以及電力公司調整配合太陽能電網的設計,以色列開始推廣政府電力收購制度(Feed-in Tariff, FIT),簡言之就是政府提供給建置太陽能發電系統的業者、團體或個人保證購回電價的價格,透過市場機制的誘因,讓客戶(家庭)和相關方能夠從使用及供給兩方面雙管齊下,最快速度地提高太陽能的使用及市佔率。


直到目前為止,以色列在太陽能使用上仍舊是世界翹楚,經過統計,太陽能佔以色列能源使用的25%,90%家庭使用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為以色列節約了每年將近32萬立方米的石油使用。 太陽能設計 Kibbutz Lotan正流行


以Kibbutz Lotan來說,地處沙漠,一年四季都有好陽光的優勢,找到好方法利用太陽能能夠大幅減少電力開銷,同時在促進整體社區的環境意識、塑造社區形象及環境教育方面,也有加分作用。


觀光客或前來學習生態設計的賓客,一到Eco-campus及Eco-Tourism中心,就可看到充滿了各式各樣的太陽能應用設計,居民區也普遍性地使用太陽能熱水器。Eco-campus整體區域的照明用電及洗浴用水都是使用太陽能設計,目前以色列一般的民生用電每度電約0.53NIS(約台幣4.2元),在導覽教學的過程中,先提供何謂一度電的概念、自家或個人每人每月使用多少度電、當我們了解自己用電需求量為多少的同時,就能夠去估算需要自行製造多少度電來使用。


基本上在Eco-campus的園區共有三間太陽能洗澡間、四間廁所、一個廚房、交誼廳和十間雙人宿舍,此區域的所有用電透過五塊太陽能光電板帶動作用。廚房有六個太陽能鍋爐,基本上拜沙漠地區強烈陽光所賜,太陽能鍋爐的使用率極高,只要是日照時間隨時都可以烹煮食物,使用太陽能鍋爐並無想像中的困難或不便,而且烹煮出來的食物還有暖洋洋的陽光風味。
Eco-Tourism center內的茶館和相關設施用電也是透過太陽能光電板發電,在以色列南部,陽光真的是垂手可得的清潔能源,不多加利用實在可惜。


生活在這個太陽能使用率極高的社區,陽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會慢慢發覺生活的各種面向(洗澡、洗衣、吃飯、建築用料、交通出行、照明,小到大小便的生活瑣事)都可以找到永續使用的模式。


相比之下,生活在一種「能源價格便宜、生活資源只要用金錢就可以買到、餐桌上的食材只剩下到超級市場的距離」表象之下,人對生活和資源的敏感度越來越低 ( 或者越來越輕視 ),也就越容易磨損及缺乏從知識到實踐善用所有資源能源的決心。 太陽能作為產業的集體農場 誕生


2011年初,首個以太陽能產業為主體的集體農場誕生了。Kibbutz Ketura是第一個以太陽能作為產業的集體農場,也是第一個與太陽能公司合作的商業運營基地 。
此基地每年生產9兆瓦小時(GWH)的電力,並搭接上國家電網,提供附近區域用電。預計在未來20年內,將減少以色列125,000頓碳排放。


※ Kibbutz Ketura官方網站 
http://www.ketura.org.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