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December 18, 2011

電力公司騎劫香港 將電網與發電廠分開經營 引入競爭者


電力公司騎劫香港
2011年12月17日
Apple 


古語有云:「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曾蔭權卸任在即,開始有些浪子回頭的迹象:中電及港燈宣佈明年電費將上調百分之九點二及六點三,曾蔭權批評加價不合理,要求它們顧及市民生活、履行社會責任,重新檢討加幅。特首更在社交網站上留言,呼籲網民按下「讚好」,向兩電表達訴求。看來,特首也開始接受變相公投了。



http://www.facebook.com/nuclearfree
http://www.facebook.com/nukefree
http://www.facebook.com/renewableenergy1



網絡動員是升斗小民對抗強權的武器,但曾蔭權身為特區之首、政府之長,面對兩電加價居然束手無策,結果,只能像「高登巴打」一樣,在網上要求他人聲援。


其實,曾蔭權這次玩網上公投,既可以營造自己關心民間疾苦形象,又能夠令電費飆升的民怨完全轉移到商家身上,何樂而不為呢?


而假如 facebook上反應熱烈的話,他甚至可以從眾矢之的搖身一變成為民意領袖。但歸根結柢,今時今日兩電膽敢獅子開大口,實乃政府縱容包庇的結果。


目前,香港政府以利潤管制協議的形式來對電力公司的許可盈利水平進行監管,但這一世界罕見的公用行業規管辦法根本難以阻止電力公司利用協議的漏洞牟取暴利。


○八的時候,當舊有的利潤管制協議屆滿,公眾要求政府把握時機改革電力行業,將電網與發電廠分開經營,引入競爭者,推進港九聯網等等,打破香港電力市場的壟斷狀況,以免市民任由電力公司魚肉


但是,當時曾蔭權政府對這些金玉良言置若罔聞,繼續與兩家電力公司簽訂了又一個為期十年的利潤協議,令中電與港燈的市場霸權延續至二○一八年,才釀成現在兩電有恃無恐,瘋狂加價的荒謬局面。


兩電罔顧企業的社會責任,自然難辭其咎;但曾班子當年助紂為虐,又是否盡到了作為公僕的責任呢?以 facebook平台將大眾怨氣引導到電力公司身上之後,現任特首是否應該反躬自省呢?


利潤管制協議的存在有其歷史根源。上世紀六十年代,香港經濟尚在起步階段,為了鼓勵基建發展,政府需要以利潤保障作為企業投資電力事業的誘餌。


然而到了現在,利潤協議的存在已經弊大於利,成為電力公司取之不竭的金礦,亦成為懸在市民頭上的一把利刃。從此次兩電瘋狂加價事件中,未來特首則應該引以為鑑、亡羊補牢,從制度上改變私人企業騎劫香港公用事業的局面,利用現在至二○一八年的數年時間開展電力市場改制的工作。


利奧
自由撰稿人 

坦言集:開放香港電力市場 開放電網


坦言集:開放香港電力市場
2011年12月16日(五)
東方
陳文鴻


香港是彈丸之地,電力市場竟有兩間電力公司各自發電,各自布電網,導致規模效益低下,成本高昂,收費只升不跌;且政府與電力公司簽署保證壟斷的協議,並定下利潤指標,電力公司享壟斷利潤,絕不合理。


在殖民地時代,為了自給自足,也許無可厚非,但為甚麼不是一間電力公司,而是兩間。且分區壟斷,起不了雙頭競爭作用,仍然是壟斷。



http://www.facebook.com/nuclearfree
http://www.facebook.com/nukefree
http://www.facebook.com/renewableenergy1



回歸之後,香港實際上沒有甚麼能源安全問題,「一國兩制」並不排除粵港的經濟合作。事實上,殖民地時代東江之水越山來,成為香港食水的主要供應來源,為甚麼電力不可以從廣東供應呢?


過往,廣東電力不足,部分由香港出口供應。大亞灣核電站已是粵港合作,電力供應香港,今後廣東的電力供應會大增,香港需求有限,廣東供應全無問題。


或許香港毋須取消兩間電力公司,不過應開放本地市場。一來把壟斷轉為競爭,讓兩間電力公司面對正常的經營風險,迫使他們降低成本,提升效率;


二來兩間電力公司用煤產電,為香港主要污染來源,《粵港合作框架協議》已定出逐步取消煤機組發電的政策,在開放市場壓力下,兩間電力公司淘汰煤發電機組,把發電量減少,也可轉為清潔能源生產方式。


開放市場的方法,或是政府收回電網,或是兩電公司電網開放,這都是近二、三十年國際電力產業和市場改革開放的慣例。



環保團體:電力市場壟斷 難推智能電網
香港電台
2011年11月22日星期二


有能源管理公司建議在本港推動智能電網,可以幫助市民節省電費,亦有助節能減排。


但有環保團體指出,本港的電力市場由兩電壟斷,政府亦無意投資電網發展,要推動智能電網發展相當困難。

議員質疑中電投資失利加價填數


議員質疑中電投資失利加價填數
星島日報
12/19/2011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兩電狂加電費「普天同㷫」,但中電仍然「企硬」。有立法會議員指,中電建議百分之九點二的電費加幅高於實際需要,認為加百分之六點七已足夠,即每度電加二點五仙至二點六仙;並質疑中電在澳洲投資失利,要香港市民「找數」。另有專家及民間團體促政府減慢中電未來發展計畫,料有助降低加電費幅度及速度。


  加幅遠高成本上升
  立法會會計界議員陳茂波昨出席《城市論壇》節目時表示,據帳目顯示,中電來年折舊成本及經營開支共增加七、八億元,但按其建議電費加幅百分之九點二計算,額外收益超過十億元,遠高於應付成本上升的需要。



http://www.facebook.com/nuclearfree
http://www.facebook.com/nukefree



  陳質疑每度電加五仙過多,因中電可動用電費穩定基金,每度電加二點五至二點六仙,即平均加價百分之六點七,已可彌補成本上升,懷疑中電多收電費,圖將餘額撥入基金。


  他又發現,中電業績報告顯示,今年收購澳洲電力業務致債台高築,另因澳洲修改法例,提高清潔能源標準,令中電的設備報銷,撇帳高達二億澳元。因中電的主要收入來自香港業務,他懷疑中電將損失轉嫁香港市民。而據以往經驗,中電下半年電費收益均較上半年高,動用穩定基金亦較上半年少,過去甚至出現盈利高於預期,須回撥基金,質疑中電「報大數」。他又認為政府如有理據要求中電調低加幅,可考慮以訟裁解決。


  能源諮詢委員會成員許家驊則表示,中電及港燈加電費幅度毫不合理,政府雖無法控制兩電加幅,但可透過延遲批准或不批准兩電投資計畫,限制投資額,降低其准許回報。「例如對西氣東輸計畫和重建中電亞皆老街總部等增加投資額的項目,政府都可以運用審批權加以限制。」


  倡撤利潤協議開放電網


  許又促請兩電公開帳目讓立法會和公眾監察,政府亦須加強對兩電投資項目的審查,防止兩電為推高開支,「抽乾投資項目中的水分」。


  民間監察公共事業聯委會召集人蔡耀昌亦要求政府,取消與兩電的利潤管制協議,長遠則開放電網,引入廣東省的電力公司,加強競爭。


  浸大香港能源研究中心主任周全浩則指兩電加幅合理,過去十年中電加費次數比港燈少,港燈的供電設備早有脫硫裝置,中電則於近期加裝,造成投資成本增加,故加幅較大合理。他又指本港電費較日本和美國等地便宜。


記者 曾偉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