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anuary 31, 2012

開放電網引入競爭機制 - 顧敏康


開放電網引入競爭機制 - 顧敏康
2011年12月30日 
大公報  


將兩電聯網,將發電與供電分家,引入競爭,應該是一個極好的思路。政府應該從現在起,注重培養比較長遠的競爭思想,積極探討開發電力市場的可能性,尤其是開放電網,引入競爭機制。只有這樣做,才能從根本上消除電力市場的壟斷局面,保障香港市民的利益。


香港有兩家電力公司,一家是香港電燈,主要負責對港島的供電;另一家是香港中電,主要負責對九龍和新界的供電。


外界的人可能會以為這兩家電力公司之間會展開競爭,從而為消費者帶來更多的利益。其實不然!這兩家電力公司之間是不存在競爭關係的,相反,兩家公司在各自區域對電力市場處於壟斷地位。


兩電收穫壟斷利潤


http://easss.com/books


雖然兩家電力公司的利潤受到《利潤管制協議》的限制,但是,在協議許可的範圍內,兩家公司可以因其壟斷地位而放心收穫壟斷利潤。利潤來自電費,《利潤管制協議》可以控制利潤限額,但無法控制電力公司的電費定價。於是,兩家電力公司在盈利的情況下,依然決定明年增加電費(港燈和中電分別為6%和9%)。這種不顧香港持續通脹的局面、加幅超過通脹的不良行為,無異於落井下石,當然會遭到全城一致譴責。


在社會各界的壓力下,港燈和中電終於同意將電費加幅分別調低至5%和7.4%。這種妥協,只不過被人視為權宜之計,時機成熟,加價還會再來。就連邱局長也指出,今年與兩電磋商加價的過程艱難,政府向兩電提出多個問題,均未獲充分解答,因此當局至今仍不能完全同意兩電加價的理據。再者,有環保組織指出,兩電一方面向市民增加電費,使其不堪負擔;另一方面卻向大客戶提供7.6%至10.9%的折扣優惠,導致用電浪費,也不利環保。可見,兩電的加價決定受到眾人批評,不是空穴來風,而是問題多多。


面對兩家電力公司的加價,有人在無可奈何之下,指出一條抵抗加價的方法,那就是建議人們投資兩電股票,利用股息來彌補增加的電費開支。還有一個辦法,可能就是建議香港市民節省用電了。但是,這些均是治標不治本的辦法,既無法遏制兩公司制定壟斷價格,也無法遏制這種缺乏社會責任的做法。


有人説,政府才是兩家電力公司大幅加價的始作俑者。此話是有道理的,因為這裡的死結就是政府與兩家公司簽訂的《利潤管制協議》,不僅使兩公司可以肆無忌憚地決定電費價格,也造成兩家公司持續各自壟斷一方的局面。


推動市場公平競爭


根據《利潤管制協議》,電力公司的準許利潤水平為公司固定資産(扣除可再生能源資産外)平均淨值的9.99%,而投資在可再生能源的準許回報則為11%。一方面,這種安排為電力公司提供了誘因,使它們能夠持續投資供電設施,滿足電力需求的增長;另一方面,誠如不少學者指出,這種安排也顯現出其不可克服的缺點,即不論經濟好壞,電力公司利潤都與固定資産掛,利潤管制變成了利潤保障。


再者,在利潤限制的前提下,電力公司必然會大量投資固定資産,而這種私有財産的大量積聚,也可能成為新生電力公司進入市場的重大障礙。據説,中電十年後會增加發電機組,雖然有關的長遠投資仍在可行性研究階段,但實際已開始計算資本性的開支。這種做法不僅提前將成本轉嫁到消費者頭上,而且,也為中電進一步壟斷打下雄厚的基礎。


那麼,遏制兩家電力公司獲取壟斷利潤的最佳良方是什麼呢?筆者以為,最佳良方就是在香港電力市場引入競爭機制。可惜,香港至今未有訂立競爭法,大力提倡競爭的思想尚未普及。據《香港商報》2005年4月27日報道,當時,香港曾經有三家電力公司試圖進入香港電力市場,包括中國電力與在創業板上市的慧峰集團合組的「中港電力」、百仕達旗下的威華達及華潤集團的華潤電力。


當時,「中港電力」的計劃構思是:在內地設廠發電輸來香港,透過中電及港燈網絡供電給其他用戶。可以設想,如果有新的電力公司進入香港電力市場,一定會帶來良好的競爭氣氛,就如香港市民今天享受到的電訊業競爭的福利那樣。幾家電力公司展開公平競爭,在價格和服務質量方面,必然會有實質性的改觀。


因此,從競爭角度看,將兩電聯網,將發電與供電分家,引入競爭,應該是一個極好的思路,從技術上説,這樣做也是可行的。很可惜,這樣的計劃未能實現。其中的原因不詳。據説,對於有新公司進入香港電力市場,港燈和中電是極力反對的。其立場是否也因此影響了政府的決定,則無案可稽。但是,政府與兩電續簽《利潤管制協議》,基本上排除了將發電與供電分開的可能性,也使得其他公司難以進入香港電力市場。


可考慮電網社會化


筆者十分明白,《利潤管制協議》是一份嚴肅的法律文件,其既然已經生效,就具備法律效力,不能隨意違約。目前政府所能做的,就是通過施加壓力,迫使兩家公司拿出具有説服力的加價理由。否則,政府只能等協議期滿後再決定是否續訂或改變條款。


政府應該從現在起,注重培養比較長遠的競爭思想,積極探討開發電力市場的可能性,尤其是開放電網,引入競爭機制。只有這樣做,才能從根本上消除電力市場的壟斷局面,保障香港市民的利益。針對將發電與供電分家的提法,也有人指出疑慮:電網是兩家公司的私人財産,如果它們不同意,則如何辦?其實,這個問題也不是沒有答案的。一方面,政府可以考慮通過支付合理的市場價格將其社會化,然後供所有電力公司租用;另一方面,政府也可以考慮強制許可的問題,強制兩家公司的供電網絡在其他電力公司支付合理費用的情況下使用之。


作者為城市大學法學院副院長

唐英年重提開放電網 被批在任時無落實


唐重提開放電網 被批在任時無落實
12/23/2011


唐英年在2005年任財政司長時,曾就開放電網作諮詢,但政府到08年落實兩電利潤管制協議時,無下決心開放電網。他昨重提開放電網建議,認為長遠可引入競爭,紓緩電費加幅。


【明報專訊】兩電大幅加價引起社會不滿,特首參選人唐英年昨日表示,中電按利潤管制協議「最多賺9.99%」規定賺到盡,做法「合法,但不合理、不合情」,並重提發電和輸電應該分家;梁振英則認為,外國把發電及輸電分家,香港要深入研究其中優劣,促請政府續與兩電磋商,控制電費。


任財爺時曾諮詢 中電反對


不過,有關開放電網問題,早於2005年唐英年任財政司長時,他已領導轄下的經濟發展及勞工局做《香港電力市場未來的發展》的公眾諮詢,其間提出開放電網建議,但在中電強烈反對下,政府並無在2008年簽署協議時落實。唐在2007年政府換屆時改任政務司長。


民間監管公用事業聯委會召集人蔡耀昌批評,唐英年曾是財政司長和政務司長,領導政府與兩電談判,曾是現屆政府問責團隊一員,質疑他在任期間,為何於08年簽訂利潤管制協議時,無回應各界提出分拆電網要求,引致今天的「惡果」,「他要再說服公眾,為何以往沒有這個分拆電網的決心,現時又有,公眾應如何相信他?」


綠色和平資深項目主任古偉牧認為,唐英年現時才重提廠網分家,「證明他無比一般人更有先見之明」,但若政府有決心,「今屆也可做到」,如可透過立法研究廠網分家,或透過政府投資連接兩電電網,讓市民可自行選擇供電公司。


http://easss.com/cars


梁振英:廠網分家需深入研究


環境局回應說,隨着2008年與兩電簽訂現行的管制協議,已承諾會在規管期內,研究有關開放市場的模式及規管框架,和加強聯網等,當局正做相關研究和探討。


本港現時兩家電力公司同時負責發電和輸電,唐英年昨日出席電台節目時便重提發電輸電分家,類似電訊市場現時的開放模式,引入競爭控制電費,「可以開放電網給一些新的公司,去透過現行的電網輸電給用戶,這個模式在不同的國家都在用」。


另一名特首參選人梁振英則認為需長遠研究﹕「我們應該知道香港是城市,本身的發電和輸電,基本就是在城市裏面,和外面一些國家有多個以至幾十個城市的情况不同」。他認為政府短期內仍應與兩電探討,看看可否調整加幅,令小市民和中小企業接受。

Sunday, January 22, 2012

知慳識儉﹕慳九成電費 八招易做 知慳識電比賽

知慳識儉﹕慳九成電費 八招易做
明報 
1/22/2012


【明報專訊】上月中電決定今年電費加價,市民喊打喊殺,雖然升幅最後減半,但說實話,有多少人甚至連一度電是多少都不知道?我首先舉手。


電器解決人們不少需要,按一個電掣,夜晚變成白天,水會滾更能保溫,衫自動洗好,甚至已經乾透,種種方便,都使我們盲目,也是麻木,闊佬懶理日常生活中究竟用多少電是用得其所,多少是浪費。


http://digcan.com


地球之友舉辦的「知慳識電」比賽上周公布結果,統計去年夏天共慳了超過三千萬度的電,要是你對此一樣沒概念,看畢得獎者之一的楊先生分享,便會了解,除了揚聲抗議,希望慳錢,慳電更加實際,因為很多行動原來簡單易做。


新春大計,不如納入節能一項?
楊家的茶几上,放着3張獎狀,都是楊家2011年「知慳識電」比賽的收穫,各個分組都有成績,比較2年同期的電費單,當中最厲害之差,竟然是十倍。一年之始,楊先生舉家不僅做好了一件事,也做了好事。


介紹一下楊家,一家之主的爸爸是機電工程師,對節能有基本認識,但原來當初參與比賽,是女兒的決定,楊先生頗得意﹕「囡囡曾於中學參與過電視台舉辦的環保活動,對環保有興趣,所以我在屋苑會所看到宣傳單張,帶回家問她意見,她希望參加。」全家總動員,就此展開長達差不多半年的馬拉松式節能。


當天的訪問於傍晚五點進行,冬日天色早暗,但楊家的客飯廳沒亮燈,沙發旁的窗反正夠大,一切仍然可視。


顯然,比賽雖已結束,節能經已成為楊家的習慣,但節能除了少開燈或順手關燈,還有什麼可以主動做?楊先生詳述一家人的分工合作﹕「我熟悉電器,固然是軍師,制訂出節能辦法,如尋找相關的產品,四出格價、研究和更換,太太是日常的執行者,因為日常家務都由她處理,女兒和兒子也跟着執行,負責監察大家的手尾。」楊先生亦覺得,比賽間接使一家人多了話題,變得團結。


炎炎夏日不開冷氣、少用風筒等生活的不便,因為有共同目標,家人不僅樂於遵守,從前的角色更時有調換,比賽是持久戰,到尾段,楊先生和太太鬆懈起來﹕「反而是兒子提點我們,幫我們善後。」沒有反悔嗎?楊先生笑﹕「整個過程有數個階段,中段見沒慳幾多電,是樽頸位,大家曾經坐在一起商量要否繼續,最終一致認為做事要有頭有尾,便堅持下去。」想不到慳電也成為德育課。


親子關係更和諧畢竟只是伴碟,在思索如何慳電的過程裏,楊先生一家得到重新反思生活習慣的機會,意識到很多以前不為意的事,楊先生數着手指﹕「比如我房間的廁所,本身的設計有9盞燈,比賽時我們將大部分都拆下來。


大廳的水晶燈亦是如此,十二顆起碼拆走一半,仍然夠亮,而且飯廳和客廳連在一起,可以只開一邊燈。」他一再強調﹕「即使節能,生活也不會被影響。」那麼便是之前用過量了?他的其他計謀,包括轉用LED燈,這對長期亮燈的神枱位置,大有成效。他更在衣櫥放置有感應器的小燈只要打開衣櫃便會亮,他思考的是﹕「平常為了找件衣服,便亮光房間的燈,這都可以減少。」光是照明,學問已經夠多。


至於其餘電器,經過深思熟慮,選擇亦變得慎重,像比賽期間,楊家剛好要換洗衣機,楊先生分享經驗﹕「之前的洗衣機,一直是用暖水洗衫,即是說每次都要先煲大缸水,極為耗電,近日再次選購,便捉着售貨員問個清楚。」政府忙着提倡能源標籤,其他運作細節,大眾通常忽略,正是可下工夫的地方。


電器的節能,牽涉電工常識,一般主婦可能較陌生,但巧婦發揮的空間更大更具創意,楊先生代太太解說﹕「就如雪櫃,廚房櫥櫃入伙時已經連着2個一大一小的,其實不需要用那麼多空間,於是我們把大雪櫃的東西搬到小雪櫃,拔掉大雪櫃的電源,大雪櫃成為儲物櫃。」


硬件以外,楊太亦扭盡六壬,商量之下,他們決定每天煲飯時煲水,「用熱水倒進飯煲煮飯,飯更快熟,變相慳電。」一家人更在食材上花心思,減少口福之慾﹕「煮意粉比較省電,那段時間常常吃麵食。」這種精神,使人佩服。雖然他們的原意是為了比賽,但因為要做得徹底,使他們對生活每個環節所消耗的能源更敏感,慳得就慳。


贏了比賽,獎金榮譽並非最大得着,能夠以身作則教育下一代,楊生十分高興﹕「一家人經過半年的節能特訓,互相督促,改掉了不少壞習慣。」


一度電即是多少?
香港人俗稱的「火數」,學名為「電功率」,即電器在使用時間內消耗的電能,量度單位是瓦特(Watt),簡稱瓦或W。電功率愈大,耗電量愈多。


反映在電費單的耗電量以「度」(瓦時/kWh)為單位,即1度電等於1000瓦時。


一度電 =
慳電膽(25瓦)用40小時
風扇(50瓦)用20小時
280公升雪櫃(130瓦)用7.5小時
手提電腦(135瓦)用7.5小時
洗衣機(500瓦)用2小時
吸塵機(600瓦)用1.5小時
冷氣機(1000瓦)用1小時
電風筒(1200瓦)用50分鐘
2.7公升電水煲(2000瓦)用30分鐘
蒸氣熨斗 (1,500瓦) 用40分鐘
(資料由地球之友提供)

Thursday, January 19, 2012

二氧化硫 每噸五萬元 - 林本利


二氧化硫 每噸五萬元
2012年01月19日
壹角度 
林本利


香港空氣質素惡劣,相信沒有人會反對這個說法。但我們若不仔細探究空氣污染的源頭,不計成本地削減排放物四成,甚至九成之多,恐怕會因此而付上極大的代價。亦會讓不少尋租者,藉減排圖利。


根據資料,特區政府與廣東省政府為了改善區內空氣質素,在 2002年 4月達成共識,以 1997年作為參照基準,在 2010年或以前把二氧化硫( SO2)減少 40%。


發電是香港最大的二氧化硫排放源,因此若要實現香港 2010年的減排目標,兩電必須在 2010年或之前大幅削減二氧化硫排放量。


由 1997年至 2002年,兩電每年發電產生的二氧化硫排放量介乎 4.8萬公噸至 6.1萬公噸之間。當特區政府與廣東省政府達成減排共識後,兩電在 2003年及 2004年的二氧化硫排放量隨即急增。 


http://easss.com



2004年較 2002年高出 46%,而同期的發電量增長只有 8%。



兩電 2004年的二氧化硫排放量較 1999年上升更達 83%之多,遠高於同期 26%的發電量增長。


兩電的二氧化硫排放量突然急增,政府於是在 2005年為兩電的發電廠設定排放上限,並將上限逐步收緊,以確保香港能達到 2010年的減排目標。


之後立法會通過法例,發電廠的排放量若超出上限,每公噸多出的排放物可被罰款,初犯每公噸最高罰款是 3萬元,再犯每公噸罰款增加至 6萬元,兼且可被判監 6個月。


為了幫助兩電減排,政府批准港燈為三台合共 950兆瓦的燃煤機組加裝煙氣脫硫系統,之後又批准中電為四台合共 2,708兆瓦的燃煤機組加裝同樣系統。


若以中電 90億元的加裝費用推算,兩電合共投資大約 120億元。倘若以約 10%的准許回報率推算,兩電可以因此而每年多賺 12億元。


特區政府要求兩電將二氧化硫排放量,由 1997年的 54,400公噸大幅下降至 2010年的 25,120公噸,減幅高達 54%,較整體目標 40%的減幅更高。


兩電投資 120億元加裝煙氣脫硫系統,每年可以賺 12億元,目標是將二氧化硫排放量每年減少約 3萬公噸,即每公噸減排可獲利 4萬元( 12億元÷ 30,000)。


連同每年折舊及其他額外營運支出,電力用戶每年要為每公噸二氧化硫的減排付出 5至 6萬元,剛好低於 6萬元的最高罰款。兩電自然會覺得符合成本效益。


正如中電過去在年報內所載,中電二氧化硫排放量,佔珠江三角洲的總排量不過 4%。即使減排成功,亦只會令區內二氧化硫排放量減少 2%,對區內酸雨問題幫助不大


事實上,若要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還有其他更符合成本效益的方法,包括鼓勵用戶節約用電使用超低硫和較清潔的燃煤開徵「污染稅」,以及進行排污交易


現時本地的電廠可以進行排污交易,但卻未有與境外其他電廠建立交易平台。


美國早於 1990年代已開始進行二氧化硫排污權的買賣,每公噸的價格一般維持在 200美元( 1,560港元)以下,最高價格亦不過 1,600美元( 12,480港元),遠遠低於香港的減排成本。


兩電若願意出價五萬元一公噸,相信會有不少電力用戶願意減少用電,亦會有不少電廠願意將排污權出售,放棄發電。


兩電製造污染物,不單毋須繳付「污染稅」,還可以藉此多賺一筆,確實令人羨慕不已。

Wednesday, January 18, 2012

台灣綠色電價 黑心電價(方儉)

綠色電價 黑心電價(方儉)
2012年 01月12日
Apple Taiwan


去年11月24日馬英九總統在總統府接見「瘋綠電行動聯盟」代表時表示,政府重視綠色能源,正規劃綠色電價供民眾選擇,價格會比一般電價高一些。


馬總統認同聯盟主張「寧可多花一點錢,也要用綠色能源」,但認為現階段不宜強制,並預告「綠色電價會比較貴」,而事實上,綠色電價應該比我們現在的電價更便宜才對



http://www.facebook.com/nukefree
http://www.facebook.com/greenenergy2



政府亂抬綠能價格
經濟部能源局在去年12月14日、今年1月5日召開2場綠色電價說明會,並預定3月執行,表面上是回應民間要求綠色電力選擇權,實際上,則是包藏禍心,馬政府繼續執行坑殺綠電的行動,甚至顛倒《再生能源發展條例》,惡意的提高再生能源價格,不僅阻斷綠色消費者的再生能源選擇權,更扼殺了台灣產業降低碳排放的競爭力。 


政府沒有任何積極的推動再生能源的作為,反而是刻意壓低再生能源收購價格,讓已投入再生能源發電的業者,變成毒資產,也成功的阻止有志想投資再生能源發展的個人、社區、企業。


如果政府政策在在設置再生能源的拒馬,台灣的再生能源、自產能源仍保持在不到百分之一的水準。直到去年11月24日,馬英九對外宣稱可以讓消費者有選擇綠電的選擇權,但是他的行政團隊竟以「綠色電價計算公式」為名,違法將再生能源電價大幅上漲,將再成功的阻斷再生能源的買方市場。

在1月5日的綠電公式初擬報告的說明會上,工業總會、商業總會、台北市電腦公會代表對於台灣綜合研究院提出的方案無法認同,因為研究單位根本沒有調查過台灣用電戶的綠電需求,及國際市場的壓力,電腦公會代表更舉證歷歷,台灣電腦產業在各方面能省的都省了,而二氧化碳排放比日本、韓國、歐盟都高出許多,未來將會因此失去競爭力,其原因為台灣的電力二氧化碳排放量太高,而若以核電廠減少碳排放,在福島事件後,已經不可能,政府惟有大力推動再生能源,才能減少全台灣的碳排放量。 


遏止消費摧毀市場
而能源局、台綜院初擬方案便宜行事,簡單的將每年8.25億的再生能源發展基金,除以每年再生能源發電量,得出比現有電價高出65%到126%的「綠色電價附加費」,完全由要買綠電的消費者或企業支付。 


能源局成功的將綠色能源貼上了「黑心價格」,不但讓產業與民生用電消費者受不了高額的電價,更違背了《再生能源發展條例》對「再生能源發展基金」的基本定義:收自非再生發電機組,支付鼓勵再生能源。


而現在初擬方案中,綠電價格竟成了懲罰綠色消費者的罰單—你可以自由選擇綠電,但你必須支付高額的「綠色電力附加費(罰金)」,除了瘋子和笨蛋,誰會去買綠電? 


最簡單的換算,台灣大宗綠電是風力,一度才2.6元,再加上1~2毛錢的輸配電成本好,也不超過3元,如果補貼回去,台灣的再生能源根本不該漲價。


但現在竟要5.9元,這樣簡單的算術,主管機關和研究單位為何都不會? 


此外,草案原則更外行的將綠色電價與碳權掛鉤,還列入會議結論,這也是完全不了解國際上碳權與綠電價格是兩回事的基本定義。


能源局與台綜院機關算盡,就是要遏止再生能源的供應面與消費面,徹底摧毀再生能源市場,而馬政府忙於選舉,坐視官僚胡作非為,還有完全沒有學術良心的研究單位配合,台灣的再生能源前途暗淡,這只是無能馬政府諸多劣跡的一斑罷了。 


作者為綠色消費者基金會董事長 

發展「未來能源」: 世界在行動

發展「未來能源」: 世界在行動
2012-1-18
【大公網訊】(國際觀察)


第五屆世界未來能源峰會正在阿聯酋首都阿布扎比舉行,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出席了開幕式並致辭。與往屆峰會一樣,本屆峰會有多國政要出席、數百家企業參展。人類對「未來能源」的重視可見一斑。


分析人士認為,當高污染的傳統能源將氣候變化的夢魘推到人類面前,當因石油而起的國際爭端攪得世界不得安寧,當全球經濟急需找到新的增長點,開發能為未來發展提供動力的新能源顯得更加緊迫。有理由相信,本屆峰會必將為發展未來能源增添新的動力。



http://www.facebook.com/renewableenergy1
http://www.facebook.com/greenenergy2



危機催促發展「未來能源」


近年來,「自然災害」似乎成了世界發展態勢中的一個「關鍵詞」。例如,在剛剛過去的2011年,泰國和澳大利亞洪災侵襲、美國颶風頻發、「非洲之角」大旱引發饑荒……全球再保險業巨頭慕尼黑再保險公司報告說,這一年全球發生的自然災害共造成3800億美元經濟損失,創歷史最高紀錄。


地球「翻臉」,人類難逃其咎。傳統能源的過度使用對環境的破壞、對氣候的改變早已讓地球不堪重負。除了大自然的報復,化石能源還引發人類的自相殘殺。


由於分佈不均且儲量有限,因「黑金」(石油)而起的國際爭端從未中斷,並且似乎總是「無解」。從中東衝突到英國同阿根廷之間的馬島之爭,石油攪得許多地區不得安寧。因此,如果開發出在全球廣泛分佈、用之不竭的能源,至少能還世界一份祥和。


其實,找到這樣的能源並非天方夜譚。水能、風能、太陽能已經廣為人知,另外還有一些開發潛力大、環境影響小的新能源,比如俗稱「可燃冰」的天然氣水合物


這是近20年來在海洋和凍土帶發現的一種新型潔凈能源,它能像天然氣一樣燃燒,而且全球儲藏量非常大。此外,現代科技還使人類學會了「製造」能源,通過微生物發酵,科學家能用甘蔗、木薯等許多國家盛產的作物制出「乙醇汽油」(Not Good) ,不僅原料充足,而且更加清潔。


發展「未來能源」挑戰多多


然而,「未來能源」的另一層含義是,這些能源更多地屬於未來而很難大規模應用於當下。發展這些能源正面臨諸多困擾,其中包括技術尚不夠成熟、成本過高導致難以市場化、相關配套政策和設施不完善等。


以可燃冰為例,這種優質的清潔能源被深埋在海底或永久凍土層下,在嚴酷的低溫高壓環境下採掘時,一旦可燃氣體噴出而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後果將不堪設想。


因此雖然這種新能源的已探明儲量比煤炭、石油和天然氣儲量的總和還要多,但苦於開採技術等方面的限制,人類至今無法對其進行大規模開採並投入使用。


與之相比,一些新能源雖已能夠推向市場,但也難以擺脫被冷落的命運。從2011年開始,德國許多加油站增添了汽油新品種E10。所謂E10汽油就是在汽油中加入10%的生物乙醇。然而,這種新燃料上市數月後仍少有人問津,開車族擔心這種燃料可能損害發動機,因此寧肯多花錢加普通汽油。


除此之外,太陽能電池造價太高,風能發電受輸電網絡、電力儲存技術的限制,日本核泄漏事故後全球「棄核」風潮四起……各種新能源的發展似乎都有一本「難念的經」。


發展「未來能源」勢不可當


雖然新能源發展仍面臨重重困難,但它們畢竟代表未來。現實壓力的推動是發展未來能源的「先天優勢」,因為沒有人願意坐等化石能源的枯竭。而有遠見的政府對新能源「拉一把」,不僅會催生一個產業,更將使本國在新一輪技術革命中搶得先機。


世界未來能源峰會的發起者阿聯酋本身就是個「主動出擊」的好例子。作為世界產油大國,阿聯酋單靠「賣油」已賺得盆滿缽滿,但也恰恰是這種不可再生能源的生產國,也許更有「後石油時代」的危機感。2006年,阿聯酋提出「馬斯達爾行動計劃」,包括建立發展低碳經濟體系及技術的「馬斯達爾研究院」和「馬斯達爾能源公司」,打造了一個全球性的可再生能源交流平台(即現在的「世界未來能源峰會」)以及世界首個無碳城市——馬斯達爾城。


不只是海灣產油國,全世界都已行動起來。根據歐盟「2050能源路線圖」,到2050年其可再生能源佔全部能源需求的比例將從目前的10%上升到55%以上,這不僅顯示了歐盟開發新能源的決心與信心,也預示著一個新的巨大市場的開啟。而中國總理溫家寶在本次峰會上明確表示,中國政府將加大政策扶持,加快清潔能源發展。目前中國水電裝機容量、核電在建規模居世界首位,並已成為風電、太陽能發電領域全球發展最快的地區。


新華社北京1月18日電,記者劉石磊

Tuesday, January 17, 2012

九龍灣常悅道本港首幢零碳環保建築 太陽能光伏板及生物柴油供電


港首幢「零碳」建築 50年料減排8250噸
明報 
1/17/2012


【明報專訊】耗資2.4億元、位於九龍灣常悅道的本港首幢「零碳」環保建築,將於明年中落成。建築物會透過光伏板及生物柴油供電,比例為3比7,預料未來50年可減少8250噸的溫室氣體排放。


由建造業議會和發展局合作發展的「零碳」建築,地盤面積達14.7萬平方呎,其中約7.5萬平方呎為綠化區,佔整體面積超過一半。建築物樓高2層,設有1層地庫,未來會開放予公眾參觀,估計每年有4萬人次到訪。


年產22.5萬度電 自給自足


http://ramsss.com/hk


建造業議會零碳建築物專責小組主席余惠偉表示,以50年計算,估計建築物營運期間的碳排放為5500噸,較一般同類型建築物少近六成。他指出,建築物屋頂將設有共1015平方米的光伏板,以及使用由廢棄食油產生的生物柴油,推動本港首個三聯供(製冷、發熱、發電)系統,在現場產生再生能源,估計每年可產生22.5萬度電,供建築物「自給自足」,並有剩餘電力供予公共電網。


項目建築師黃錦星介紹表示,韓國首爾及英國倫敦亦設有「零碳」環保建築,但屬於3至4人居住的屋舍,本港的「零碳」建築卻屬較大型建築物,要達至「零碳」具有挑戰性。


他稱,本港建築物最耗電的,屬於冷氣及照明系統,因應地理環境,建築物屋頂向東南方向,斜度為20度,以最有效令光伏板汲取太陽能,運用更多自然光。

Thursday, January 12, 2012

中電的環保「發財」大計 - 林本利

中電的環保「發財」大計
2012年01月12日
壹角度 Next Mag
林本利


2008年 1月,特區政府與兩電簽訂新的管制計劃協議,將電力公司的准許回報率與環保表現掛鈎。當時環境局局長邱騰華強調,《空氣污染管制條例》的罰則欠缺阻嚇力,故此政府在新協議中引入更高罰則。兩電的排放物若超出環保署訂定的上限,准許回報率可以被扣減最多 0.4%;若排放低於上限,則可享有最多 0.1%額外回報。


由於新協議將准許回報與環保表現掛鈎,兩電自然大條道理提出減排「發財」大計,藉此賺取超過 10%的准許回報。但我們若仔細分析這些與減排有關的投資計劃,絕大部分都是沒有必要的。


中電早於 20年前,已經計劃透過購買核電和在龍鼓灘興建八台新的天燃氣發電機組,藉此降低本地的二氧化硫( SO2)排放量。


當時中電為了購買核電和引入天然氣發電,耗資數百億元興建新電廠、輸電網絡和輸氣管道,准許利潤由 1991年的 40多億元倍增至 1998年的 80多億元。


此外,中電還花費金錢將兩台合共 1,354兆瓦的燃煤機組改裝成能夠以天然氣發電,方便大量使用天然氣。


到 1996年龍鼓灘發電廠正式投產後,中電的備用電量急升,政府要求中電押後部分機組的投產日期。中電的回應是公司早已和內地供氣公司簽訂購氣合約,不能減少購買和使用天然氣,最後只願意押後最後兩台機組的投產日期五年。


到 2003年,中電又突然大幅度調低天然氣發電的比重,同時大幅度調高燃煤發電的比重,每年消耗燃煤量大幅上升近一倍,中電的解釋是海南島的氣田產量低於預期。


中電增加使用燃煤發電,自然令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增加,令空氣質素下降。中電於是向政府提出要為青山發電廠大部分燃煤機組安裝脫硫系統,預算資本開支 90億元。


按照管制計劃協議,中電的發電機組折舊期是 25年。在 1982年正式投產的青山發電廠,機組在 2007年開始折舊期陸續屆滿,賬面資產值變成零,不能再賺取准許利潤,本應可以大大減輕用戶的電費負擔。


可是環境局卻在 2008年批准中電安裝脫硫系統,讓中電可以擴大資產值 90億元,每年多賺 9億元。


政府否決中電在香港境內興建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去補充氣源,要求中電繼續向內地購買天然氣。


但根據報導,從深圳引入天然氣,相關管道及改裝機組的投資金額超過 30億元;中電還說新氣價是舊氣價的兩至三倍。到底政府要求中電向內地購氣的方案是否符合經濟效益,有關官員有必要澄清。


從立法會的文件顯示,中電若能夠充分利用現有的燃氣機組,而非大幅度增加使用燃煤機組,青山發電廠的二氧化硫排放量根本不會超標。


即使青山發電廠排放量超標,中電各發電廠的總排放量,依然在排放限額之下。由此可見,減排策略明顯是電力公司的發財大計。


1990年代中電提早興建龍鼓灘發電機組和提早購買天然氣,令用戶多付數十億元電費。現在又因為海南島氣田提早幾年耗盡而減少使用燃氣機組,要用戶支付巨額金錢為燃煤機組安裝減排系統和興建新的天然氣管道和相關設施,天然氣燃料費更會大幅上升兩倍至三倍。


這一切的投資失誤,中電的股東不單毋須承擔財務責任,還可以藉此多賺一大筆。如此管制計劃,只會助長電力公司魚肉市民。


香港發電廠排放(二氧化硫 SO2)限額(公噸/每年)




Web Hosting

環境局:批准中電「發財」計劃 - 林本利

環境局:批准中電「發財」計劃
2012年01月05日
林本利
壹角度 Next Mag


長久以來,監管兩電的工作屬於經濟局的範疇。 2007年,曾特首重組各政策局,將監管兩電的工作歸入環境局。


當時政府與兩間電力公司正就 2008年後的監管模式進行談判,由環境局局長主力負責談判,顯示政府有意藉着環保政策讓兩電多賺一大筆。


自 1994年起,中電先後引入核電、抽水蓄能系統和以天然氣發電的機組,這方面的裝機容量達到 4,480兆瓦。再加上青山發電廠有兩台機組(合共 1,354兆瓦)可以使用天然氣發電,數字便達到 5,834兆瓦,佔總裝機容量 8,888兆瓦的 66%之多。中電在夏季的系統最高需求量不過是 6,000多兆瓦,只要公司取得足夠天然氣供應,自然可以大幅度降低使用燃煤機組的比例。


至於港燈,早於 2001年在南丫島填海興建天然氣發電廠,原本打算興建六台機組,但至今只得一台 335兆瓦機組投產。


連同改裝其他機組轉用天然氣,港燈的燃氣機組裝機容量共 680兆瓦,佔總裝機容量 3,736兆瓦的 18%,遠遠低於中電的比率。


因此,若比較兩電的污染物排放量,港燈的情況理應較中電嚴重。但由於中電從海南島獲得的天然氣供應低於原先估計(不知責任誰屬),故此近幾年增加使用燃煤機組,令二氧化硫的排放量急增。


在新的管制計劃協議下,中電的排放量若超出限額便會受罰、被扣減回報率。


公司於是向政府提出一個耗資 90億元的減排大計,為部分燃煤機組安裝煙氣脫硫系統。另外,中電還準備耗資 70億元在清水灣海面興建風力發電場,為已經過多的備用容量再加添 200兆瓦。


由 2006年至 2010年,中電的裝機容量維持不變,仍然足以滿足系統最高需求量。這四年間,本地售電量增長不足 5%,每年增長只有 1%左右。


電力需求增長放緩,市民和企業較以前更注重節能減排,本應是一件好事。可是在「利潤保證」計劃下,市民和企業愈是節能,電力公司的電價便會愈高。當電價上升促使市民和企業加倍節能,電力公司的電價便會更昂貴。


2006年,中電的固定資產總值是 732億元,以 13.5%至 15%的准許回報率計算利潤,准許利潤大約 100億元。到 2010年,公司的固定資產總值上升至 877億元,四年間上升了 20%,每年增幅接近 5%。倘若趨勢持續,到 2013年固定資產總值便突破 1,000億元。以現時約 10%的准許回報率計算利潤,准許利潤重返 100億元的水平。


由於兩電的准許利潤是和資產值掛鈎,當售電量增幅追不上資產值增幅時,每度電要承擔的准許利潤便愈高基本電價(包含准許利潤)的增幅亦愈高。


正因為政府官員早已批准 2008至 2013年合共接近 400億元的「發財」計劃,中電自然「闊佬懶理」,不斷擴大資產值和調高電價。


近月澳洲政府通過潔淨能源法案(即碳排放稅),中電要為在當地投資的燃煤發電機組減值約 20億元。


在香港,中電不單毋須為天然氣供應失準,要額外使用燃煤機組而承擔財務責任,更可以藉着安裝減排設施而賺取更多利潤。


最離譜的就是耗資 90億元安裝的燃煤機組減排設施,到 2020年便可能因為煤電的比例大幅下降至一成而報廢到時,又不知由誰承擔減排投資失誤的財務責任?


http://easss.com/solar

Sunday, January 1, 2012

太陽能宅 成本高2成 長期省更多


太陽能宅 成本高2成 長期省更多
2011年 12月31日
Apple Taiwan


節能宅 省荷包
節能省電不僅是為了環保,更是為了省荷包。日照充足的高雄,近年有愈來愈多住宅使用太陽能設備作為替代能源,或是採用Low-E玻璃、深窗或採光天井等規劃,來達到節能省電的效果。


採訪╱蔡孟妤 攝影╱康仲誠
封面故事 


環保又省荷包,節能省電成為許多家庭努力落實的目標,高雄房市近年也愈來愈流行節能住宅,住家融入太陽能發電,或是在建築規劃中,使用Low-E玻璃、深窗設計或採光天井等規劃,達到節能省電的效果,雖然成本會較一般住宅高出2成以上,但長期下來可省不少電費。採訪╱蔡孟妤 攝影╱康仲誠 


住商不動產高屏澎區經理林祺博表示,住宅想達到節能省電效果,可利用建築設計或設備來完成,南部因氣候晴朗,太陽能發電成為最常見的替代能源。林祺博說:「可藉由裝設太陽能光電板、太陽能熱水器,來節省電費支出,不過太陽能設備並不便宜,裝有太陽能設備的住宅,造價較一般住宅高出2成以上。」 


電力回售賺電費
太陽能設備多裝設在頂樓,中信房屋右昌加盟店店長陳美娟指出:「使用太陽能光電板,可直接將太陽能轉為電力供住宅使用,一般而言,沒有公設的別墅社區,多會選擇由住戶直接將電力回售給台電、賺取電費。」如楠梓區的「綠園地No.8」、「富貴」等,每年每戶回售給台電的電費可達2萬元,累積下來相當可觀。


大樓社區因屬於集合式住宅,太陽能電力通常會應用在公共設施,以節省社區所耗電能。而多供沐浴使用的太陽能熱水器,因成本較太陽能光電板低,運用在別墅社區的情形也較普遍,如左營區的「高鐵贏家」、「日大首璽」等,頂樓設有太陽能熱水器,可充分滿足日常熱水使用。


林祺博指出,除了設備應用,大樓常見的節能建築規劃,還有深窗、雨水回收系統、Low-E玻璃等。深窗、Low-E玻璃等設計,可減少陽光照射量、讓住宅降溫,以降低用電量,有雨水回收系統的大樓,每月所回收的冷氣冷凝水、雨水等,約可回收150度水,以水費每度10元計算,每月可省1500元,1年就可省下1.8萬元。 


深窗設計可降溫
而社區規模較小的透天別墅,建築規劃則可利用逐層退縮、開窗、天井等增加空氣對流。 


http://easss.com/solar


節能設備及設計比較


★節能設備
1、太陽能光電板:可直接將太陽能轉為電力供住宅使用,也可選擇直接將電力回售給台電、賺取電費
2、太陽能熱水器:儲水經由太陽能加熱,可供住宅熱水使用,常見運用在沐浴,成本較太陽能光電板低,普及率高


★節能規劃設計
1、深窗:窗戶設計於內縮之牆面,可防止雨水直接潑入,或減少日照進入室內,進而達到節約能源的效果
2、Low-E玻璃:低輻射鍍膜玻璃,可阻擋70%以上的紫外線及70~80%的紅外線,是目前公認隔熱效果最佳的玻璃建材,可幫助住宅降溫,降低住家用電量
3、雨水回收系統:可收集冷氣冷凝水、雨水等,並加以回收利用,屬於省水設備,可省下社區水費
4、採光天井:可增加室內採光,減少開燈用電
5、逐層退縮:逐層退縮可提高住宅採光面,且退縮的露台或陽台,還可利用植栽綠化,來調節社區微氣候
資料來源:《蘋果》採訪整理 


綠園地No.8
位置:楠梓區清成街、近旗楠路524巷
行情:總價1900~3100萬元
坪數:地坪49~89坪、建坪101~119坪
類型:透天店住
屋齡:1年
樓層:地上4樓
GPS座標:經度:120゜20′7.9〞緯度:22゜44′14.4〞 


社區機能
□定期公共區域清潔 □游泳池
□代收郵件、掛號 ■監視系統
□代收垃圾 □禁養寵物
□兒童遊戲室 □垃圾集中區
社區總戶數:3戶
管理方式:無
房屋管理費:無
車位管理費:無 


高鐵贏家
位置:左營區重惠街、文科街口
行情:總價2000~4300萬元
坪數:地坪28~60坪、建坪77~191坪
類型:透天店住
屋齡:1年
樓層:地上4.5樓
GPS座標:經度:120゜18′6.9〞緯度:22゜38′18.5〞 


社區機能
□定期公共區域清潔 □游泳池
□代收郵件、掛號 ■監視系統
□代收垃圾 □禁養寵物
□兒童遊戲室 □垃圾集中區
社區總戶數:8戶
管理方式:無
房屋管理費:無
車位管理費:無 


富貴
位置:楠梓區大學50街、近大學東路
行情:總價1000~1200萬元
坪數:地坪24~43坪、建坪65~69坪
類型:雙併別墅、透天店住
屋齡:2年
樓層:地上3.5~4樓
GPS座標:經度:120゜17′27.9〞緯度:22゜44′3.5〞〞 


社區機能
□定期公共區域清潔 □游泳池
□代收郵件、掛號 ■監視系統
□代收垃圾 □禁養寵物
□兒童遊戲室 □垃圾集中區
社區總戶數:12戶
管理方式:無
房屋管理費:無
車位管理費:無 


專家意見 須汰換蓄電池
林祺博 住商不動產高屏澎區經理
有節能設備或建築設計的住宅,因造價成本高,一般較常見在高總價的換屋或豪宅產品,入住門檻較高。且使用太陽能發電,雖可節省不少電費,但平均每6~7年便須汰換新的蓄電池。 


街訪 電費相對便宜
張志忠 33歲 服務業 居住7年
我7年前在楠梓區買了新別墅,當時就安裝了太陽能熱水器,使用到現在,我覺得太陽能熱水器真的很省電,尤其在日照充足的夏天,每年夏天電費都能比冬天便宜約2000元,也省下一筆不小開銷。 

發掘主成份為甲烷 CH4 的天然氣


發掘天然氣
作者: 撰文∕李名揚 | 科學人 
2012年1月1日 


相較於煤或石油,天然氣是排放二氧化碳較少的一種能源,因此越來越受到各界重視。但是天然氣產於地底深處,我們要如何發現?又如何開採?


由於造成全球暖化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與日俱增,2011年12月11日在南非德班舉行的聯合國氣候會議,首次強迫美國、中國、印度等排碳大國未來均須減排。


主成份為甲烷(CH4)的天然氣因為含碳比例低於煤和石油,燃燒時排放的二氧化碳較少,因此在再生能源技術尚未完全成熟的現在,天然氣發電成為能源的重要選項。


石油與天然氣常相伴形成,台灣產油不多,卻開採出不少的天然氣。之所以會以天然氣為主,與千萬年前石油和天然氣生成時的環境條件有關:台灣附近是開闊的海域,沉積物主要是從中國大陸沖到海裡的植物,有機質含量低,這類陸相沉積物主要形成天然氣,只有極少量石油;石油則是封閉淺海裡的藻類和浮游生物沉積到地底的結果,例如現在盛產石油的北非到中東一帶,即是如此。


http://easss.com/edu/online


特殊結構,封存天然氣
天然氣田必須有能夠儲存天然氣的地層結構,首先要有孔隙率較高的砂岩,讓天然氣可以儲藏在其中;接著,在砂岩層的上面要覆蓋孔隙率低的緻密岩石如頁岩、泥岩或鹽岩,而且這種沉積岩構造要在天然氣形成之前就已經存在,如此才能將天然氣封存起來。儲存油氣的地質構造有背斜構造、斷層封閉、地層封閉等三種,在台灣主要分佈在西部新竹到高雄的平原地區。


http://easss.com/water


要知道某處地底是否封存有天然氣,首先要知道該處的地底結構是否屬於上述三種構造。最基本的方法是進行地面地質調查,如果某處兩側的地層露頭分別向下傾斜,好似地底有個倒過來的碗狀背斜構造,就有機會封存有天然氣。不過由於土地大量開發,現在已經不容易直接看到地層的露頭。


因此,探勘人員會以地球物理測勘方法,利用各種先進的儀器,從地表探勘地底的構造,他們會先以精確度較低、但較便宜的方式進行探勘,隨著對地底的地層結構掌握更清楚、研判含有天然氣的可能性夠高,再改用比較精密的方式進一步確認。


探勘人員起初先在地表以重力計偵測地底產生的重力強度,由於不同岩石的密度不同,可以計算出各種岩層的深度,綜合起來,即可得知地底的地層結構。利用電阻儀和磁力儀則可測量電阻和磁場強度,因為地底岩石成份不同,所含的礦物不同,因而具有不同的電阻,也會產生不同的磁場強度,可以據此推估地層結構。 


但是在地表測量到的數值,不論重力、電阻或磁場強度,都是從地底深處一直到地表的綜合效應,僅能獲得粗略的結果,因此對於可能蘊藏天然氣的地區,探勘人員會進一步進行「反射震測」測勘,即在地面使用「振盪震源車」上的金屬塊撞擊地面產生震波,再在另一處接收,由於不同岩層的界面均會反射震波,只要分析反射波的波形和傳遞的時間,即可推估地質構造。


反射震測比重力、電阻、磁場強度可靠,但仍然是在地面間接測量的結果。當透過反射震測研判地底可能具有足以容納夠多天然氣的地層結構時,就會投入更多經費鑽井探測。至於多大的結構才叫做「夠大」,以台灣的陸上探勘而言,鑽一口井的成本近新台幣一億元,依成功機率及期望值估計,至少要評估該處地底含有價值超過成本數倍的天然氣,才值得鑽探。


在鑽井的過程中,會把井下鑽碎的岩石碎屑帶上來,由此得知地底不同深度的岩性;若要更精確了解地層結構及過去的演變,可以取一段岩心進行分析,不過取岩心成本昂貴、減慢鑽井速度且易造成井壁崩塌,所以只會視情況執行。台灣已鑽獲天然氣的砂岩層位於地下900~5700公尺深處,在幾千公尺的鑽井過程中,通常每一口井只會依需要採取數段、共幾十公尺長的岩心,以供研判地層結構之用。


鑽井之後,探勘人員會垂放精密儀器到井下偵測,稱為「井內測勘」。首先是測量γ射線強度,因為每種礦物都有不同的天然放射性,砂岩天然放出的γ射線強度比頁岩弱,因此只要垂放輻射感應器到井下,偵測不同深度的γ射線強度,就可判別砂岩層及頁岩層的分佈,而得知地底是否具有可以儲存天然氣的地質構造。另一種方式是發出聲波並偵測反射波,利用砂岩和頁岩密度不同、聲波傳送速度不同的特性,來判別地底岩層的分佈。


確認結構中有油氣


經過這些偵測,可以確認地底是否具有合乎天然氣田條件的地質構造,但這並不表示其中一定有天然氣,萬一這樣的地質構造在天然氣產生之後才形成,那麼天然氣早就逸失了;或是雖然具有可以保存天然氣的結構,卻缺乏植物沉積物,根本沒有天然氣在此生成,也是無用。因此在進行井下偵測的時候,探勘人員還會使用一些儀器直接測量有無天然氣存在。


其中一種是中子放射儀,它會放出中子,並偵測反射的中子能量,若反射的中子能量大幅減弱,就表示岩層內含有天然氣。這是因為中子和氫原子核的質量幾乎一樣,當中子撞擊到氫原子核,會將能量轉移給氫原子核而喪失速度,但若撞擊到其他質量和中子相差很多的大型原子核,則速度大小變化不大。天然氣(以CH4為主)所含的氫原子比例遠高於周遭岩石或其他物質,因此會造成反射中子的能量大幅減少。 


【欲閱讀完整的豐富內容,請參閱科學人2012年第119期1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