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December 18, 2012

九龍灣常悅道零碳建築零碳天地 1月5日正式對公眾開放


零碳天地周六起免費入場
明報 
12/19/2012

零碳天地坐落全港首個人造都市原生林之中,但因樹木仍未長大,觀感與一般公園無異。

零碳天地採用了12台大型流量低轉速吊扇,扇葉設計參考飛機翼,速度不快但可產生很強風力。圖中職員正示範室內展館的投射互動遊戲。 

【明報專訊】本港首個自給自足的零碳建築「零碳天地」下月5日正式對公眾開放,公眾支付20元即可入場參觀逾百項嶄新節能科技,12月22至30日更設免費優先場,讓市民先睹為快。



20元參觀嶄新環保科技
位處九龍灣常悅道的「零碳天地」,坐落佔地14,700平方米的全港首個都市原生林中,但因原生林今年6月始落成,樹木仍未長大,觀感暫與一般休憩公園無異。佔地1400平方米的零碳建築,設計採用了世界各地的尖端環保建築科技,較傳統建築減少能源消耗達45%,下月正式開放,但本周六至30日公眾可率先免費參觀,屆時還有聖誕卡、環保袋、再造紙的親子工作坊以及聖誕表演等活動。

http://digcan.com/solar

零碳天地總監李貴義博士說,展出的不少環保科技均是首度引進本港,包括由北歐引入集發電、製熱及製冷於一身的三聯供系統;德國設計能360度吸收陽光的圓柱形太陽能光伏板;從美國引入高流量低轉速的吊扇;以及能因應室內外溫度、濕度及光線自動調節的智能管理系統等。

暫未做到零排放
但零碳天地現仍未能做到零碳排放。記者昨發現室外紀錄儀顯示零碳天地的碳足印59噸,耗電量14.8萬度(kWh),較產電量6.5萬度高出一倍,即要依靠外來供電運作。

李貴義說,零碳天地7月起營運,但產能系統9月始投入運作,兩者之間有時間差;另三聯供系統的生物柴油發電現因天氣冷而暫停使用,故產電量遠低於耗電量。柴油發電會產生餘熱,屆時一併開冷氣,餘熱可製冷及抽濕,便能達至最佳能源效率。

零碳天地主席余惠偉形容,三聯供系統是整座零碳建築的心臟,相信到夏天開冷氣,柴油發電機投入服務後情况會逆轉。他有信心1年後零碳天地的產電量將會超過耗電量,還有多餘電能回饋公共電網。建造業議會主席李承仕說,希望零碳天地可以為業界作示範作用。

Wednesday, November 14, 2012

日本推廣借屋頂太陽能發電計劃 學校共襄盛舉


日推借屋頂太陽能發電 學校共襄盛舉
2012-11-13 
宋竑廣
台灣立報

據日本各媒體報導,最近日本太陽能設備廠商與地方政府,推動「借屋頂太陽能發電計劃」,利用不同機關單位的屋頂,在免出資的前提下,以租用或其他的補償方式安裝太陽能板,加速太陽能普及,因此各地陸續有學校和廠商合作,如滋賀縣開始有小學試行,神奈川縣有20所學校的29棟建築加入,埼玉縣合作的學校則不收租金,改以負責維修屋頂,減少學校支出為條件等。

據某廠商的解釋,所謂「借屋頂太陽能發電計劃」,在場地的選擇上,是以公家所有的建築體屋頂為優先,民間辦公大樓等其次,至於平地當然也歡迎,適合太陽能發電即可,並不拘泥在「屋頂」二字。合作的所有權人,不必負擔任何裝置費用,全由廠商負責,只是為了借用屋頂,需簽定原則上20年(也有其他廠商提出15年)為期的借貸契約,之後所有權人便可定期收到廠商繳付的租金。

http://digcan.com/solar

▲日本太田市的一排屋舍頂端安裝了太陽能板,圖攝於2008年10月28日。

至於租金計算,以設置規模100kw為例,需要傾斜屋頂面積1,000平方公尺,或平地型屋頂1,550平方公尺,每年可收取15萬日圓,期滿後可以無償把設備讓給「房東」(預計可再使用10年),屆時自行賣電的收入每年估計達120萬日圓,每10年廠商會更換一次電力調節器(Power conditioner),或者也可以選擇租用到25年、然後回復原狀後再歸還的方式。

太陽能板可提升空調效率
依各家廠商不同的說帖,還有其他好處。太陽能板可以遮蔽直射日光,換言之,室內空調不管冷暖氣,效率都會提升,屋頂用金屬鋼板搭蓋的建築,或者水泥建築的最上一層,效果特別好;遇到災害停電的時候,太陽能板不供電給廠商,所有人可以自用,做為緊急電源,免費使用到復電為止;超過100kw以上的設備面積,廠商幫忙施作蓄電池,不過維護費用要所有人自理;除了租金可作為屋頂修膳之用以外,太陽能板本身也可減少日曬雨淋對屋頂的傷害;另外所有人本身若有綠能計劃,同樣可列為內容之一。

由於各廠商需要爭取合作,會在說帖上強調自家公司的優點,形成對太陽能產業的競爭與刺激。有的強調機組效率的優秀,有的強調成本低廉因而收益較高,有的為避免對室內產生噪音,將電力調節器設於戶外,有的則是提供長期保固與不受意外影響保證,日照不足也不影響租金給付,颱風地震積雪狀況亦同。

這項計劃的動力與其利益基礎,來自於日本政府的再生能源「固定價格收購制度」,依官方說明頁面,它的目標有三:

一、作為國產能源之一,提高能源自給率;
二、節能減碳,作為防止地球溫暖化的對策;

三、培養國內相關產業,促進技術發展。
原本政府的規劃是,再生能源業者把生產出來的電力輸送給電力公司,電力公司透過旗下的輸配系統賣給消費者,政府再用消費者繳的「再生能源培育負擔金」,以保證收購的方式向再生能源業者收購;據產經新聞報導,以太陽能發電來說,每1kW以42日圓收購。如果消費者自己購買發電設備,當然也可以賣電給政府,不過由於設備(初期購電成本)並不便宜,不利於普及,換作「借屋頂太陽能發電計劃」的話,就可以讓有地但出不起錢的單位也加入再生能源的行列,大大降低進入的門檻。

為了以上種種理由,現在日本消費者要繳的電費包括:基本費,隨量收取的費用,以及前述的「再生能源培育負擔金」;後者的計算是,再生能源賦課金(使用的電量kWh乘以0.22日圓/kWh),加上太陽能發電促進附加金(使用的電量kWh乘以太陽光附加金單價),太陽光附加金單價各地不同,大體而言,陽光越充足的地方越貴,似乎有促進資源充分利用的用意。以東京電力轄內的家戶而言,如果是每個月用300kWh的標準家庭,大概要付84日圓的再生能源培育負擔金。

設備成為教育的一部分
儘管是硬體建設,作為學校使用,當然要考慮作為軟體的教育用途,因此太陽能板也被各地各級學校視為環境教育的一環。在文部科學省(日本的教育部)介紹環境.能源教育的網頁上,羅列好幾個學校把太陽能板融入相關教育活動裡的報告,有跟教師研習結合的,有跟理工科學結合的,有跟學校ISO認證結合的,當然最容易出現的,還是在平時課堂上實踐的教案對話,以岐阜縣多治見市的小學為例,當老師向小朋友提問說:「這盞燈是用陽光發電的喔。」再對照走廊邊屋簷就看得到的太陽能板,輕易地就讓孩子們從生活環境中發展對知識的好奇。

在台灣也有若干學校開始建置太陽能板,用以節省電費支出,並推廣相關的環境教育。例如嘉義市第一座太陽能光電系統及能源教育網站所在的志航國小,官網寫明的教育目標有:「瞭解太陽能光電產生電的原理,可以看到太陽能光電系統每天所產生的電量、累計電量、累計節省的電費。」「學習到世界先進國家設置太陽能光電發電系統的現況。」而據輔大生命力新聞報導,全台有9所國小利用太陽能設置所謂的「零碳教室」,配有電力與環境監測系統,讓教室內的耗電量、照度與溫濕度等訊息透明化,日本許多中小學校的太陽能環境教育也有異曲同工的學習內容。

不過,比較起日本與台灣的太陽能教學環境,差異最大的,應該還是日本的太陽能板建置,是在國家整體的鼓勵政策之下,從每個家庭的電費名目觀察就有許多話題,更別說類似於能源稅的概念,與相關輸配電的設計、政策等。

當國家有意進展到不同的能源方向時,對國民所施作的教育也有宣導國策的意味,在台灣再生能源還未普遍受到認可、甚至有系統地被體制推廣的階段,或許接觸到相關議題的學子們,可以有不同的餘裕,思考不同再生能源之間,或者某一項再生能源之內的不同技術選擇與環境影響,以求取資源的充分利用與對環境的最小衝擊。

Saturday, June 9, 2012

連州火電廠停產整頓 廣東清遠連州市小鎮80童血鉛超標


電廠停產整頓 粵專家研善後 清遠小鎮80童血鉛超標
星島日報 
6/09/2012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廣東清遠連州市被揭有八十多名兒童血鉛超標,出現厭食、反應遲鈍的徵狀,部分達到重度中毒標準。有兒童高燒不退,被逼休學。廣東省政府應急辦證實,當地兒童血鉛超標是由連州發電廠污染引起。目前,粵電集團已關閉連州發電廠全部發電機組,進行停產整頓。


  廣州《南方都市報》報道,從上月中旬開始,清遠連州市有民眾在互聯網披露,指連州市星子鎮有大批兒童血鉛超標,部分人高燒不退、臉部長斑。陳先生家住星子鎮曹屋村,三歲的女兒雯雯平日活潑開朗,近來變得不愛說話,也不願吃飯。上月初,陳先生帶着暴瘦的女兒到當地醫院檢查身體,發現女兒血鉛含量嚴重超標,已經達到重度鉛中毒標準。


http://diguk.com/home


  高燒不退 被逼休學
  消息在當地引起廣泛關注,星子鎮民眾紛紛將孩子送到醫院檢查。其中,田心村村長黃偉明帶着四十三個小童去驗血,有四十一人確診血鉛超標,當中包括黃偉明村長自己的小孩。有家長訴苦,孩子經常高燒不退,被逼休學。


  據統計,目前連州已經有至少八十名兒童驗出血鉛超標。有村民證實,當地政府發出通知組織兒童進行體檢,但中老年人未在體檢範圍,他們普遍感到擔心:「有小孩都(血鉛)超標幾百了,大人肯定有問題」。


被問及發病原因,村民矛頭直指鎮上的連州火電廠:「污染好多年了,污水直接從灣村那兒排除,現在自來水都跟陰溝水一樣。


  廣東省政府應急辦前晚透過官方微博證實,造成星子鎮兒童血鉛超標的主要污染源是連州發電廠,首要污染物是電廠的煙塵。目前,粵電集團已經分批關閉連州發電廠的全部發電機組,進行停產整頓。省衞生廳派出臨牀治療專家抵達連州,協助製定血鉛超標兒童的治療方案,重度中毒者前日已經全部安排住院治療。

Monday, May 28, 2012

德國太陽能電站發電功率破紀錄 相當于20座核電站

德國太陽能電站發電功率破紀錄 相當于20座核電站
2012年05月28日
新華新聞


國際在線專稿:據俄羅斯RT電視臺網站5月27日報道,5月25日,德國太陽能電站的總輸出功率打破世界紀錄,達到220億瓦特,供電能力相當于20座核電站。德國已經成為太陽能發電領域的領先國家,有望在2022年徹底淘汰核能。


德國可再生能源產業研究所所長諾伯特・阿爾諾赫(Norbert Allnoch)說,德國太陽能電站的供電能力已經可以滿足全國能源需求的50%


他說:“以前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太陽能電站的供電能力能夠達到這一水平。近幾周以來,德國太陽能電站的輸出功率曾數次接近200億瓦特,但這一次首度突破了這一數值。”



http://www.facebook.com/nuclearfree
http://www.facebook.com/nukefree

阿爾諾赫強調稱:“這顯示德國有能力依賴太陽能滿足更大電力需求,減少火電站和核電站的數量。”然而許多德國企業擔心,太陽能供電比例加大將導致電費上漲。


2011年日本福島核危機爆發後,德國政府決定逐步放棄核能,並在2022年實現無核化。(沈姝華)


德太陽能發電量=20座核能廠
2012-05-28 
工商時報 【記者鍾志恒/綜合外電報導】


     德國再生能源智庫IWR表示,德國太陽能電廠上周五與周六中午時份的發電量,每小時達22個十億瓦特(gigawatt),相當20座核能電廠全面運作下的發電量,創下世界最高記錄。


     日本去年發生福島核災後,德國決定放棄使用核能。除了陸續關閉8座核電廠外,在2022年以前將關閉餘下9座。原本由核電廠供應的電力,將由風力、太陽能和生物質等再生能源取代。


     IWR主管Norbert Allnoch指出,上周六太陽能電廠每小時向全國電網輸出22個十億瓦特電量,相當於滿足全國中午時份所需的50%電力。


     他說:「過去沒有一個國家的太陽光電能提供如此數目的電力。」德國近幾周以來,太陽能電廠供電量曾數次接近22個十億瓦特,但上周末是首度突破這水準。


     這次突破的意義,是德國太陽能電廠能在工作日,為全國提供所需的三分之一電力,周六更因為工廠與辦公室休息而接近一半。


     德國支持再生能源,讓其成為全球再生能源先鋒,每年總發電量裡,約20%來自再生能源。


     德國太陽能電廠的發電量,相當於世界其他地區的總和。德國每年整體所需的電力,約4%來自太陽能。德國要在2020年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較1990年減少40%。


     儘管有輿論批評再生能源不足以依賴,或不足以供應工業所需,但總理梅克爾表示,德國努力向世界展示再生能源是有滿足需求的可能。


     德國今年能突破20個十億瓦特水準,是因為太陽能電廠增加供電量,和全國日照充足所致。


     IWR表示,德國有能力提高太陽能在電力供應的比率,這也代表德國會繼續減少核電,燃煤與天然氣等發電方式。政府推出電力收購制度,讓太陽光電的發電成本持續下降,與傳統發電成本愈來愈接近。


【獨家】德國太陽能光伏發電破記錄 
2012-05-28 
太陽能新聞網   
作者:David Jing 


        德國政府決定用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這樣的可再生能源來替代核能。


         德國可再生能源機構領導Norbert Allnoch報道:從昨天到今天的24小時內,德國的光伏發電廠發電量為22GW/小時,打破原發電記錄,這個數字幾乎相當於全國電力需求的一半,20座核電站的發電量。德國的太陽能發電量占世界的一半。


        去年日本福島核災難之後,德國政府決定放棄核電站,立即關閉8個廠,並決定到2022年會關閉剩下的9家。他們將以可再生能源如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替代核能。


        Norbert Allnoch說到:“星期六,22千兆瓦/小時的電量滿足了德國中午時候電需求量的50%。


        Allnoch告訴路透社:“世界上沒有哪一個國家可以這樣,20千兆瓦的電量是近幾周發電量的好幾倍,這是我們第一次碰到。


        太陽能發電破記錄標志著德國是世界領先的工業國之一,太陽能發電能夠滿足工作日1/3的電量需求,能夠滿足非工作日幾乎一半的電量需求。


        德國政府對可再生能源的支持使得德國變為在可再生能源方面領先的國家,德國每年可再生能源發電占其總電量的20%。


        德國太陽能電池的安裝量是世界其他所有國家的總和,太陽能發電占每年電力需求的4%。德國的目標是:到2020年,溫室氣體的排放量減少到1990年排放水平的40%。


        許多批評者認為,可再生能源是不可靠的,並且能力不能和大的工業國家抗衡。但是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表示:德國要證明這是可能的。


        這次2014GW以上的水平的跳躍增加源於今年德國全國日照相對較好。


        去年發電量為14GW/小時,現在22GW/小時,原因是德國在2012增加了7.5GW太陽能電池額安裝量,其中第一季度增加1.8GW,總量為26GW。


        這次記錄表明:太陽能發電所滿足的電量需求份額會增加,德國可以減少燃煤電廠、燃氣電廠和核電廠的建設。


        Allnoch說:這個消息來自於歐洲能源交易所(EEX),這個交易所位於萊比錫城。


        國家規定的“太陽能補貼稅”的激勵措施並不是沒有爭議,但是,在太陽能發電的價格降低到和普通發電價格一樣之前,太陽能補貼稅政策是太陽能產業的命脈。


        公用事業和消費者抱怨太陽能補貼稅,因為他們要為每千瓦/ 時的電量大約多付2美分,德國消費者為此所付的價格是世界上最高的,約為23美分。


        根據2012年環境部報道:德國消費者每年支付在太陽能電費上的價格是40億歐元(50億美元),是電費價格中最高的。


        批評者抱怨:由於輸出的波動,太陽能發電使得國家電網不穩定。


        德國政府一直在試著下調太陽能補貼稅,由原來的每年下調15%到30%,到今年的40%,現在只需要支付20美分每千瓦小時。但是遭到上議院和參議院的阻止。


德太陽能發電量 破世界紀錄
【經濟日報╱編譯林文彬/路透柏林二十六日電】
2012.05.28 


上周五和周六中午時段,德國太陽能總發電量創下每小時220億瓦特(GW)的世界紀錄,相當於20座核電廠全力運作,能滿足全德國周六近半的電力需求。太陽能每年供應德國約4%的用電。


(彭博資訊)德國再生能源研究所(IWR)指出,德國太陽能發電量在25和26日中午創下每小時220億瓦特(GW)的世界紀錄,相當於20座核電廠全力運作的產量。


IWR主管阿爾諾赫(Norbert Allnoch)說,每小時22GW的太陽能,能滿足全德國26日中午約一半的電力需求。


阿爾諾赫表示:「以前從來沒有國家生產這麼多太陽光電。最近幾周德國太陽能發電量曾數次接近每小時20GW大關,但這次是首度跨過門檻。」


去年德國每小時太陽能發電量僅約14GW。這次能突破20GW是因為今年產能增加,加上國內日照充足。


太陽能發電量創新紀錄,顯示全球主要工業化國家之一的德國能以太陽能滿足平日(25日)三分之一、周六(26日)近一半的用電需求。阿爾諾赫說:「這顯示德國有能力用太陽能滿足大量用電需求,也代表德國能減少燃煤、天然氣及核能發電。」


受惠政府扶植再生能源,德國已成為全球再生能源領袖,這些能源滿足德國每年約20%的用電需求。德國太陽能產能幾乎等於全球其他地區的總和,且每年單是太陽能就能供應國內約4%的用電需求。德國打算在2020年前,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量至1990年水準的60%。


部分人士批評再生能源不夠可靠,產能也不足以供應主要工業國家。但德國總理梅克爾表示,德國正積極證明這些確實可能做到。


不過,政府補貼太陽能也引發爭議。公用事業和消費者團體曾抱怨,補貼太陽能使德國每千瓦小時電價多約2美分,德國電價已晉升全球最高之林,消費者使用每千瓦小時電力須付約23美分。據今年環境部的一份報告,德國消費者每年因太陽能多付約40億歐元(50億美元)電費。
【2012/05/28 經濟日報】

Friday, May 18, 2012

黎廣德﹕兩電霸權 能源政策空白的惡果


黎廣德﹕兩電霸權 能源政策空白的惡果
明報 
5/18/2012


【明報專訊】中電主席米高嘉道理爵士上周向政府發炮,是罕有的高調發言,但很多傳媒和議員不明所指,只因他表示未來電費需大幅增加而嘩然。


嘉道理及其管理班子維護中電利益不遺餘力,當然不會無故發難,但其實他們真正點出了香港能源政策的缺失,更揭示了現今失誤延續下去的諸種風險。正因如此,若果下任政府繼承無心無力的低水平管治,恐怕真會如候任特首梁振英所言,「蹉跎歲月」,自吃苦果。


嘉道理發言的核心,是政府「應做唔做,唔應做又做」。他明白民主社會的運作,並不抗拒政府監管,因此說「無論社會的最終選擇為何,中電均有能力以有效和負責任的態度,在最短的時間落實這些選擇」。當然,這種說法的前提是中電會從它的觀點和利益出發,游說政府官員,影響社會輿論。


那麼,究竟特區政府替市民作出了什麼選擇,令本港日走下坡?



http://www.facebook.com/nuclearfree
http://www.facebook.com/nukefree



嚴格來說,曾蔭權政府過去7年的能源政策是一片空白。只消看看最關鍵的能源組合目標,自從環境局兩年前提出一個令大眾嘩然的諮詢方案後(在2020年用五成核電和四成天然氣發電),便一直沒有定案。這是「應做唔做」的最佳示範。


政治干預 市場失效
儘管目標不明,政府卻採取了兩項措施,使未來道路愈走愈窄。其一是否決在本港境內興建天然氣轉運站。由於本港周邊有不少已建及在建的轉運站,以珠江三角洲區域發展的視野來解決這些基建需求,更能保護生態和提高成本效益,本是無可厚非的決策。問題卻出在第二項措施:2008年特區政府越俎代庖,直接與國家能源局簽訂備忘錄,指定由內地供應天然氣給香港發電。


嘉道理今天憤憤不平,正是因為被迫「打死狗講價」:由於香港向內地買氣變成政治任務,壟斷了「西氣東輸」項目的中石油要價多少,中電便得支付多少。


若果政府當初容許電力公司在自由市場採購天然氣,中電有更多談判籌碼(例如租用或合建轉運站以進口天然氣),市民將來也不用「捱貴氣」。政府「唔應做又做」的例子,又多一項。


雖然嘉道理有不滿的理由,但並不表示中電不會按照管制計劃協議「賺到盡」。


事實上,兩電的股東資金回報率多年來高企在20%左右〈註〉,比政府拿來向公眾解說的資產回報率高出一倍,令全球同行側目。


歸根究柢,催生兩電霸權的罪魁禍首,是主事官員的狹隘視野和縱容商界騎劫政策的政治體制。要了解能源政策為何對本土發展如此重要,最好是對比一個成功例子:被公認為廢核先行者和可再生能源科技領導者的德國。


德國能源轉型 化解社會矛盾


去年福島核災爆發後,德國馬上宣布廢核,決定把原來佔18%發電量的核電廠在2022年前全部關閉。外間以為這是德國人在恐慌面前的非理性抉擇,其實這是德國社會自從20年前推行新能源政策後,利用福島核災順水推舟、深思熟慮的國策。


這一套德國政府稱之為「能源轉型」的策略,源於1991年推行的一項電力條例,首創利用優先上網和優惠上網電價的方式,鼓勵可再生能源,此後不斷改良和增加配套政策,使今天可再生能源的發電比重上升至兩成,創造了40萬個新職位,相關企業去年的銷售額達400億歐元。


德國成功地以法例推動市場的模式已引來50多個國家仿效,令他們滿懷信心地制訂了2050年總耗能量減低一半,和可再生能源佔發電比重八成的目標。


德國的「能源轉型」並非沒有風險,例如最近當地一些太陽能企業倒閉,原因是近年中國急起直追,導致全球太陽能設備產量過剩,使德國以技術帶動出口的盤算遭遇挫折。


但德國的策略從大處着眼:國家能源安全(減少入口倚賴),應對氣候變化(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量),和推動地區和平(避免因爭奪能源引起衝突),無懼一時的市場起伏。


香港的條件與德國大不相同,但有一個共通教訓:能源沒有「自然」市場,什麼「大市場、小政府」只是廢話。前瞻性政策足以催生高效率市場;放任不管或斬件式干預,均會誤國殃民。


香港的能源前景正處於轉折的關口:國務院剛決定繼續凍結新建及在建的核電站,兩電的利潤管制協議將於明年進行中期檢討,但社會各界還未有深入討論。


新政府能否參考德國的成功例子,制訂前瞻性方案,作為與兩電談判和改革市場的基礎?


法例推動市場 剷除霸權土壤


利用協議監管兩電的模式已經過時,只要香港有決心與全球大勢接軌,改用法例推動市場,訂立具體目標,很多現屆政府不敢想像的願景都會變成可能。


參照國際經驗,改革的方向很清晰:本地電網獨立營運但與內地聯網電廠由多家公司分散擁有,發展智能電網,不論本地或內地電廠均可競價上網,可再生能源享有上網優先權利用優惠上網電價鼓勵可再生能源投資,設立綠色基金資助節能計劃,放寬城規限制以鼓勵陸上太陽能和離岸風能,推動電動車作為智能電網的儲電緩衝系統等等。


改革市場後兩電霸權的土壤不復存在,回報過高的爭論將成為過去。德國發電企業的股東資金回報率在10%左右,電網企業只有5%至7%,但投資者絡繹不絕。這正是一個為民請命的政府所應致力達至的社會平衡。


令人憂慮的消息傳來:擁有六成青山發電有限公司(中電發電資產的真正擁有方)股權的埃克森美孚準備向中國南方電網出售股權,政府打算放任不干預。


但主事官員是否想清楚,這項收購會否造成更大壟斷,令廠網分家、本地獨立成網的改革更困難?南方電網在內地不准投資於發電企業,為何到香港可以破壞規矩?


能源策略的成敗,不僅影響全港電費價格水平和城市競爭力,更關乎香港在國際社會中能否抬起頭來。德國家庭的電費單上分列出可再生能源的補貼金額,但絕少人斤斤計較,因為他們相信,廢核是道德的抉擇,減排是對子孫後代的投資


梁振英和他的班子,能有如此識見嗎?


〈註〉公共專業聯盟:「兩電加價初步分析報告」,2011年12月22日,www.procommons.org.hk


作者是公共專業聯盟研究委員會召集人

Monday, May 7, 2012

頁岩氣革命 美國經濟新希望


頁岩氣革命 美經濟新希望
經濟日報 
5/07/2012


【經濟日報專訊】在油價高企的年代,「頁岩氣(Shale gas)革命」被視為有力改變全球能源格局,多國均希望發展低成本的頁岩氣,減少對入口石油的依賴。


頁岩氣起革命,不少評論更指頁岩氣將重燃美國經濟,多間大公司亦押下重注,迎接「製造業文藝復興」,但有分析指美國經濟已轉型,頁岩氣的貢獻有限



http://www.facebook.com/nukefree
http://www.facebook.com/greenenergy2



頁岩氣(shale gas)是從頁岩層中開採出來的天然氣;頁岩屬於沉積岩的一類,由礫石、砂粒、泥粒或生物的遺體,經過沉澱或受到風化作用後變為碎屑、堆積而形成的岩石。


水力壓裂及深海鑽探等採油技術發展成熟,有助發掘更多更便宜的石油及氣油,刺激美國的經濟增長。Cheniere Engergy等能源企業紛紛加入頁岩氣生產,以低價出口天然氣;至2010年,美國已取代俄羅斯成為全球最大天然氣生產國。


料至2035年 佔氣產量一半
美國能源信息局報告預計,本土頁岩氣產量將由2010年的5萬億立方呎,增至2035年的13.6萬億立方呎;佔美國天然氣產量則由2010年的23%,暴增至49%。頁岩氣帶動天然氣產量增加,加上美國天然氣價格較其他市場低,預料美國2021年將成為天然氣淨出口國。


能源顧問公司Wood Mackenzie指,美國待批的8個液化天然氣(LNG)項目,每年總出口量高達1.2億噸,輕易擊敗卡塔爾成為全球最大LNG生產國。


藏量豐富 可充過渡能源
在美國,陶氏化學(Dow Chemical)等依賴天然氣的化學企業,亦將投資重心由外國轉移至國內。該公司投入40億美元擴大乙烯及丙烯生產,這些均為壓裂抽採頁岩氣時所產生的副產品。


行政總裁Andrew Liveris表示,若美國處理頁岩氣得宜,將創造「製造業文藝復興」,為任何能源密集型製造業增值,並估計每一美元的氣體可為業界增值8至9美元。


行業規模小 非增長良方
美國天然氣蘊藏量豐富,預計可保持百年供應,不少能源學者均視之為理想的過渡能源,直至再生能源技術成熟。目前頁岩氣已創造逾50萬職位,中南部如德州及路易斯安那州等採油地區的失業率均低於國家水平;在西北部的北達科他州,氣油生產工人甚至出現供不應求。


雖然頁岩氣發展得火紅火熱,但要支持美國經濟則仍然力有不逮。美國天然氣聯盟報告發現,2015年頁岩氣將為國內生產總值(GDP)增加1,180億美元,創造逾80.9萬個職位。


不過,美國2011年GDP達15萬億美元,假設經濟持續增長,2015年頁岩氣對GDP的貢獻根本不足1%。而且,美國勞動人口有1.54億人,上月失業大軍高達1,250萬人,假設80.9萬人今天立即投入工作,亦只會將失業率,由目前8.1%降至7.6%。


麻省理工經濟學者John Parsons表示,頁岩氣不是大型行業,非增長良方;美國亦由10年前能源密集式經濟轉型,故節省能源成本的影響比以前低。(系列二之一)

香港值得推進風力發電發展 陳振寧

推進風力發電發展
2012-04-17 
香港成報


  雖然風力發電仍面對不少問題,但是已逐步克服。長遠而言,香港應進一步推進可再生能源技術的發展。


  一直以來,發展風力發電的問題是可靠性較低,佔地較大,產生噪音,維修費用高昂和不方便等。


近日筆者走訪湖南省湘潭的大型風電裝備製造廠,瞭解有關技術的最新發展情況。現時的風電裝備可以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可承受最大極限風速增至70m/s,並能隨風向擺動,對準主力風;


二是傳動鏈中有齒輪箱等機械部分,可減少噪音,易於維修;


三是維修人員可以直接進入機艙、發電機等進行維修,較以往方便;


四是發電機防護性高,可有效防止潮濕、沙塵、鹽霧等侵入等。


國家正大力支持風力等可再生能源技術的發展,預計有關技術將會有進一步突破。


http://www.facebook.com/renewableenergy1
http://www.facebook.com/greenenergy2


  香港是一個沒有石油、天然氣、媒炭等能源資源的地方,須依靠進口燃料以生產電力。政府為了減少溫室排放量和其他空氣污染物、分散能源供應地、紓緩不斷上升的化石燃料價格的壓力等,不斷探討發展可再生能源技術的可能,包括風能、太陽能、廢物轉化能源、水力等,這正好配合國家的發展方向。


  更重要是,自從「3‧11」大地震後,全球對核能發電已成為驚弓之鳥。日本政府仍考慮是否重開國內大部分核電廠,但是長遠而言,它希望通過發展可再生能源來帶動災區重建,例如現時福島附近的海上風力發電實證研究項目正在進行,以衡量商業營運的可行性。其他國家都相繼考慮取代核能發電,以免招致生態大災難。香港也應積極探討可再生能源的發展空間。


  現時,香港以風力發電的發展較快。風能發電可以大型風力發電機、小型風力發電機和海上風力發電場。現時,香港有一個由港燈興建的具商業風力發電站,位於南丫島,但是該站規模很小。始終香港土地資源有限。


中電正研究興建一個全球最大 (Wrong ???) 的海上風力發電場,預計可為八萬戶家庭供電。當然,該發電場對生態、自然景觀等影響,政府必須小心衡量。


必須指出,以現時的技術而言,風力發電未能產生大量穩定的電力(Wrong),以完全替代核能等成為電力的基本供應來源。


而且,風力發電的成本可能較高,市民需要負擔更多發電支出。但是風力發電對香港以至世界的能源供應有重要意義,值得進一步推進。相信隨著科技的發展,風力發電的技術和其他可再生能源的技術勢將進一步突破,社會須付出的成本將會逐步減少。


‧亞太國際關係學會研究員 陳振寧‧

Monday, April 30, 2012

過度依賴煤炭 波蘭提改革時程


過度依賴煤炭 波蘭提改革時程
作者: 陳玫伶 | 台灣立報 – 2012年4月29日 


【編譯陳玫伶整理報導】波蘭是歐盟經濟成長最快的國家,其電力供應主要依賴於化石燃料當中的煤炭。波蘭應如何減少對火力發電的依賴,削減其對環境造成的污染?


據《英國廣播公司》報導,波蘭約有93%的能源來自煤炭,電力供給產業提供超過10萬個就業機會給民眾。煤炭提供便宜的能源,但卻成為波蘭政府的燙手山芋:波蘭一方面想要維持經濟成長,另一方面又要符合歐盟規定的溫室氣體減量目標。


位於中部的貝爾托電場(Elektrownia Belchatow)供應全波蘭1/5的能源,同時它也是全歐規模最大的火力發電廠,換句話說也就是製造最多的污染。該電廠2010年9月新增發電設備,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31%,來到3,900萬噸。



http://www.facebook.com/renewableenergy1
http://www.facebook.com/greenenergy2



電廠燃燒的是最便宜的褐煤,其成本是硬煤的一半,或是天然氣的1/5。露天礦場有如小型城鎮,挖出的褐煤可堆30層樓高。


擁有這座發電場的波蘭能源集團(Polska Grupa Energetyczna)認為,若不計較二氧化碳排放量,這座電廠可再營運30年。


開發多元能源
波蘭能源集團明白,若要持續獲利,就要降低對煤炭的依賴。他們預估要在2012年至2035年間,投資1,040億美元(約新台幣3兆412億元)來發展多元能源。希望到2035年的時候,能夠將煤炭和褐煤的使用量從目前的94%減少至38%。


如此一來,該電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從每百萬瓦特小時(MWh)製造1.08噸減少至0.27噸,火力發電將被核電、天然氣和再生能源取代。


波蘭簽署歐盟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的約定,在2020年必須降低以1990年為基準的20%,原本預計要多減少25%,但成本將增至1450億美元(約新台幣4兆2401億元)而作罷。
波蘭同意歐盟制訂的長遠目標:至2050年的碳排放量必須降低80%至95%,然而今年3月,政府以國內經濟將受影響而否決該期程規畫。


波蘭商會(The Polish Chamber of Commerce)估計,為達到2050年的目標, 2020年後的能源價格將增加3到4倍,會導致國內生產總值至2030年以前,每年減少5%至11%。


業界擔憂重挫經濟
波蘭環境部部長馬欽.柯勒列克(Marcin Korolec)向記者表示:「像波蘭這樣的國家,93%至95%仍倚賴煤炭的發電方式要降低碳排放量,首先就意味著2050年必須負擔高昂電價;第二,產業將外移,這是難以接受的,因為我們想要保持為工業國。波蘭現在的強項是工業,我們在歐洲工業占有一席之地,而這也是波蘭成功之處。」


柯勒列克說,政府欲減少電力產業依賴煤炭的目標,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引進核電和增加天然氣和再生能源,但化石燃料在可預見的未來仍會被繼續使用。


波蘭未來的煤炭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歐盟的排放交易計劃(Emissions Trading Scheme , ETS),27個成員國的能源政策,首重溫室氣體排放量的減少。


明年將啟動的第三階段上限和交易方案中,波蘭電廠將必須購買碳排放來抵銷自己排放的二氧化碳。環境部已起草辦法,因應碳排放交易計畫,波蘭的產業將持續接受政府發放的補貼。
為接受補貼,從2013年開始,各產業應達到溫室氣體效應的指標,波蘭政府希望將這項指標也應用到電力產業,並且是原物燃料為基準,而非以產品為基礎。


這項計劃將確立創新有效率並且降低污染的火力發電,推動發展碳淨化的科技,例如收集二氧化碳後儲存在地底下


此外,也可以保護客戶免於被電價上升而受到影響。另外,有些工廠設置在歐盟以外的地方,因此不受約束。波蘭提議,鄰近歐盟東部和南部的國家也加入碳排放計畫,降低碳排的漏洞問題。


改革成本未必高昂
然而,波蘭氣候聯盟(Poland's Climate Coalition)認為,波蘭工業推動減碳計畫的成本不會太高。該聯盟表示,波蘭商會的報告書是由重工業所贊助,並未納入降低碳污染、停止煤炭補貼和進口的健康效益,也沒有考慮投資再生能源對經濟形成的刺激作用。


他們發現,環境政策若操作得宜,至2030年降低47%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對國內生產總值的影響不會超過1至2%。
綠色和平波蘭負責人馬斯蓋特(Maciej Muskat)表示:「波蘭再也不能埋在沙堆裡,假裝減少碳排放是沒必要的事情。事實上,投資再生能源可以振興波蘭經濟,創造數以千計永續的工作機會。使用煤炭發電並補貼產業會增加更多成本。波蘭一些企業人士和商會會員開始意識到,燃煤是兩敗俱傷的遊戲,但這個過程進展實在太慢了。」

Thursday, April 26, 2012

找到了!電價不得不漲的八大元凶


找到了!電價不得不漲的八大元凶
商業周刊 – 2012年4月26日 


 電價不得不漲,台電「行之有年」的營運漏洞再度變成輿論砲轟焦點;但你知道,是誰A走台電的錢?元凶其實就是政府自己!


根據台電資料,在賠錢的同時,地方區公所的員工暨眷屬文康活動,找台電贊助,一出手就是十萬元。台電猶如家道中落的第二代,已經欠一屁股債,還要打腫臉充胖子。


當中油要調漲油價、台電要抬高電價,上從董事長、下到員工,從薪水到績效獎金,都被立委、名嘴拿出來做文章,好像公司賠錢,都是因為中油台電員工A了全民的錢。



http://www.facebook.com/nuclearfree
http://www.facebook.com/nukefree



兩大漏洞沒補,政府是元凶


面對此景,員工也很委屈,大制度就是如此設計。是誰讓中油、台電員工變成代罪羔羊?是政府。政府看到問題卻放任不管,讓他們成為外界指責的箭靶。回到根本問題,中油、台電的「不當補貼」與「不當支出」,才是營運破大洞的兩大漏洞。


漏洞一:不當補貼
高價買民營電力,變相圖利財團


全台灣的路燈電費,最後埋單的,是台電。這筆原本該由各縣市政府負責的費用,結果台電每年花了快35億元補貼,面子做給縣市政府,台電連續賠五年,大做爛好人。


但這數字和收購民間發電廠、汽電共生廠電力的費用相比,簡直小巫見大巫。1991年,政府為鼓勵民間設立電廠,規定台電向民間電廠與汽電共生廠各保證收購25年與15年,且以高於台電售價成本約兩成的價格收購。


有富爸爸撐腰,吸引九家財團成立電廠、超過百家公司設立汽電共生設備。這樣的設計,美其名是電業自由化,其實是變相的圖利財團。


台電為此付出什麼代價?台電財報資料顯示,去年收購電力的金額高達1,408億元。根據立委羅淑蕾的資料推算,等於讓這些民間電廠每年穩穩的從台電身上賺取超過200億元。別小看這些民間電廠,他們可是大有來頭的財團:台泥辜家、亞泥徐家,還有台塑王家等。


漏洞二:不當支出
「敦親睦鄰」費用 年花三十億


在台電財報中還編列了一項「推銷費用」。壟斷台灣電力的台電,竟還需要推銷?且每年推銷費用約67億元。儘管連續虧損六年,推銷費用金額卻一點都沒變。而台電的「敦親睦鄰」費用,每年更高達30億元。


年年虧損 還得幫政府單位付帳單


檢視台電在去年八大不該花錢的項目,一年竟總共被A走1,554億元,其中更不乏政府單位:


1.    每年購入民間電力:金額1,408億元。
2.    離島供電虧損:金額55億元。
3.    公用路燈電費:金額34.9億元。→誰該付錢?縣市政府。
4.    敦親睦鄰費:金額30億元。
5.    學校用電費:金額9.3億元。→誰該付錢?教育部。
6.    公用自來水:金額8.4億元。→誰該付錢?自來水公司。
7.    電化鐵路變電站:金額5.8億元。→誰該付錢?台鐵。
8.    農漁用電費:金額2.8億元。→誰該付錢?農委會。


要堵住兩大漏洞,政府得先從根本改革,開放市場民營化。依照政府規畫,2003、2005年,中油、台電應該開始民營化。只是,九年過去了,這一切都沒有發生。


原地踏步的代價,就是到去年底,中油累計虧損達361億元,虧掉四分之一個股本。台電的情況更慘,從2006年出現虧損迄今,到去年底,累計虧損達1,179,賠掉約三分之一個股本。


兩家國營事業的累計虧損,已達1500億元,也就是說,這次的漲價,根本不足以彌補兩家事業的虧損,全台灣三百七十萬納稅戶,平均每戶得從口袋拿出4萬多元,才能幫他們把虧損彌平。


現在不從根本改革,讓國營事業民營化,開放市場競爭,這樣的漲價夢魘有終止的一天嗎?我們還能坐視政客們繼續和稀泥,虛擲我們辛苦掙來的血汗錢嗎?油電價可以馬上漲,為何營運不能馬上改革?


我們要求,馬總統任內務必解決此事,而且,我們不要做半套的油電雙漲,我們要看到有終止漲價惡夢的方案!

Sunday, April 22, 2012

加電費蠶食大廈節能成果 能源效益計劃 逾5700建築物參加

加電費蠶食大廈節能成果 能源效益計劃 逾5700建築物參加
明報 
4/23/2012


【明報專訊】為期兩年的建築物能源效益資助計劃已於本月7日完結,全港逾5700幢建築物參加,獲資助最多一半工程費更換節能燈及冷氣。


不過獲批257萬的馬鞍山錦泰苑更換節能裝置後才發現,雖然節能約四成,但由於中電今年加電費,抵消了部分省下的電費,結果實際電費僅減三成。全年被蠶食近50萬電費,管理費亦只能凍結,未能進一步回饋居民。



http://www.facebook.com/nuclearfree
http://www.facebook.com/nukefree



中電加價 「吞掉」50萬
環保署表示,建築物能源效益資助計劃共有5700幢建築物獲批逾3.5億元,意味用盡計劃撥款。申請者主要用於照明系統,佔撥款45%,其次是升降機,佔39%,餘下是冷氣及電力。不過,「能源審計資助」則反應欠理想,只有700幢建築物參與,獲批資助678萬元。該署表示,全港已有8分之1建築物獲資助,所有項目每年慳1.5億度電,減少約10.5萬公噸二氧化碳排放量。


馬鞍山錦泰苑管理公司富城物業總物業資產經理陳啟天表示,錦泰苑樓齡只有10年,本身已推行節能措施,例如採用慳電膽、減少不必要燈具等。為進一步節能,該屋苑申請資助計劃,獲批257萬元,佔整項工程費用一半,更換大部分燈具為發光二極管(LED),至於屋苑內的242支水銀蒸氣街燈,全部換上近年才應用的無極燈,既可維持亮度,亦可大幅節能近七成。


他說,屋苑於去年底完成工程,今年1月的耗電量,即較去年同期下降44.7%,電費卻只減四成,原因是加電費抵銷了部分節能的減幅,估計全年被「蠶食」的電費近50萬元。他說,若今年凍結電費,只需1年7個月便回本,加電費後,回本期延長至2年2個月;若沒有政府資助一半金額,回本期則長逾4年。
環團促降電費加幅誘節能


地球之友高級環境事務經理朱漢強指出,政府於2008年與兩電檢討利潤管制協議時把關不力,兩電可以利用收回燃料費成本為由加價,預計未來幾年電費仍有增無減,擔心打擊節能意慾。尤其是資源緊絀的單幢樓,會因投資回本期太長而卻步,認為下屆政府推動節能之餘,亦必須於明年進行中期檢討利潤管制協議時,降低電費加幅,「讓市民覺得慳電可以慳電費,否決動力大減」。


明報記者 馬耀森

再生能源 Facebook Groups Pages

可再生能源太陽能風能發電
http://www.facebook.com/greenenergy2
89


綠盟能源與氣候變遷小組
896


瘋綠電行動聯盟
http://on.fb.me/uoMHo5 
181


再生能源網
http://on.fb.me/rwMkcN 
111

知慳識儉﹕自家安裝太陽能 發放綠色正能量


知慳識儉﹕自家安裝太陽能 發放綠色正能量
明報 
4/22/2012


【明報專訊】關於太陽能,除了識得笑周星馳電影裏的「太陽能電筒」,你還知道什麼?核能發電的議題,實在不應只有環保人士關心,眼光放長遠點,核禍害將破壞子子孫孫的未來。


當iPad和iPhone以及各式電器愈出愈新穎,更加需要發展綠色能源。
太陽能在香港一直不普及,自然是與利益和效益有關。



http://www.facebook.com/renewableenergy1
http://www.facebook.com/greenenergy2



但既然沒有哪種資源是取之不竭的,太陽也會時晴時陰,有一丁點危機意識的話,實在應該學今期的達人Gary,自行安裝和試驗家居太陽能的可能性。


一個城市的人若怕被標籤為環保人士,是否該感到可悲?
本身從事珠寶業的Gary,明明整個面書的照相冊都是生態圖輯、自製廚餘桶教學、種菜日誌之類,硬是不認自己是「綠色人」,他說﹕「我不夠堅持。」


但一個「非綠人」,竟然會自發安裝一套家居太陽能系統,除了因為家裏碰巧裝修,可重鋪電線,也因為一份求知心。


Gary大學念工程,如很多男版手作達人,他從小到大都喜歡落手落腳拆東拆西,他笑言自己:「建設就無,拆嘢就常常。」喜歡落手落腳,見別人種植,試試,又喜歡拍照、觀星,興趣多樣,太陽能是其中一種:「這是較正面的嗜好吧,與其花錢買音響或相機,不如將錢花在這方面之上有更多得着。唔好理是荷包的,或能源上的,或個人知識上。反正自己有地方,就玩吓。」


太陽能在香港不普及,最大原因是香港寸金尺土,Gary有幸能在城市與新界兩邊住。


他小時候在新界藍地長大,念幼稚園時才搬出市區,祖屋卻一直都在。他因為喜歡小時候在郊區的生活,不用上班的日子,都會回藍地度假。藍地也就是他實驗家居太陽能的其中一個場所。要了解做法,我邀請了Gary分享一些太陽能知識。


呢度有得買
家用小型太陽能獨立系統可登入以下網站聯絡網主代購,非牟利且質素有保證。


Gary推介網站:
http://hkgreenstuff.wordpress.com


文 饒雙宜
圖 劉焌陶
編輯 蔡曉彤

Monday, April 9, 2012

香港可否發展再生能源?通識攻略

通識攻略:本港可否發展再生能源?
2012年04月09日(一)
The Sun


資料來源:中電能源通識站
(CLP Information is not Good, Misleading)



http://www.facebook.com/renewableenergy1
http://www.facebook.com/greenenergy2


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天氣愈來愈反常,春夏秋冬愈來愈不明顯,是時候要減低排放溫室氣體,免令全球變暖及極端氣候現象加劇。要紓緩氣候變化,發展低碳可再生能源及技術,真的可救救地球?


Q:可再生能源為何能夠應對氣候變化問題?


A:可再生能源是由天然過程產生,而且可不斷補充,包括風能、水能、太陽能、地熱能、潮汐能及生物質能等,其在發電過程中幾乎不會產生溫室氣體及排放物,故不會對環境氣候有重大影響。


Q:本港發展可再生能源的潛力如何?


A:本港沒有大型河流作水力發電,海岸線則風平浪靜,潮汐發電亦不可行,地熱及生物質能資源更是匱乏;至於太陽能及風力發電,也需要偌大地方才可應用,加上成本昂貴,要在本港大規模發展供應穩定的可再生能源不容易。
(Not True)


Q:太陽能可成為本港主要發電能源嗎?


A:本港高樓大廈林立,利用太陽能光伏系統發電,毋須額外佔用土地資源,切合環境現況。不過,太陽能光伏板成本高,發電成本又比化石燃料昂貴,加上其所產生的電力不足以應付日常需要,故只能扮演輔助角色。
(Not True)


延伸思考


1.發展風力發電遇到甚麼挑戰?


A:本港有潛力發展風力發電的區域,主要位於郊野公園的高地,和大部分離岸海域,但由於風力能量密度低,需很大的地方才能做到較大規模發電,從保育及保存地貌角度看,社會支持意見不一。至於小型風車項目,技術昂貴,其安全、噪音和穩定性等問題亦待解決。


2.廢物轉化能源在港是否可行?


A:「廢物轉化能源」是把固體廢物中蘊藏的能量,轉化為熱能或電能的技術,由於廢物不斷生產,所以在港被視為可再生能源,不過,就算在港實行「廢物轉化能源」技術,也只能滿足本港全年電力需求的百分之三,其可行性仍有待探討。


電能源通識站 (www.ls-energy.hk) 
風電新項目批核突拉閘  2012/04/05
福島發棄核宣言  2012/03/13
逾半人指核電不可靠  2011/09/17
新公屋裝太陽能系統  2011/08/08
團體翻舊帳反對政府擴核  2011/04/30

香港能源資源未來的挑戰 通識攻略

通識攻略:本港能源資源未來的挑戰
2012年04月02日(一)
The Sun


顧問老師:中電能源通識站
(CLP Information is not Good, Misleading)



氣候變化及空氣污染大前提下,要選擇發電燃料組合並不容易,例如化石燃料成本低,排放卻高,可再生能源及天然氣較潔淨,成本卻較高。未來的燃料組合,應如何取捨?


http://www.facebook.com/gridhk

http://www.facebook.com/renewableenergy1
http://www.facebook.com/greenenergy2

Q:香港在能源資源上有甚麼限制?


A:香港缺乏天然能源去發展可再生能源,雖然電力公司有意發展風能和太陽能,但供應並不穩定,發電成本也比化石燃料高,加上,香港面積有限,較難作大規模的可再生能源發展。


Q:香港在能源燃料組合遇到甚麼挑戰?


A:現時兩電已分階段為燃煤發電機組加裝減排裝置,以及使用潔淨煤,改善空氣質素,未來的能源組合需使到排放能符合更高的環保要求。不過,社會對增加天然氣及核能的使用仍未有共識,再加上能源供應短缺,電力公司將面對發電成本增加壓力。


Q:在選擇最合適的燃料組合時,需要考慮甚麼因素?


A:須考慮天然資源、安全、環保、可靠性、成本效益及市場負擔能力等因素,香港不容許在電力供應不穩,所以電力公司更需利用由不同能源組合,應付社會需要。


延伸思考


1.完美的燃料何處尋?


A:現時還未研發出零排放、低成本、高效、安全而又供應穩定的燃料,為平衡各項燃料優缺點,需以不同燃料組成能源組合,例如燃媒發電相對可靠及成本較低,惟排放量較高;天然氣發電不單燃燒效率高,其溫室氣體排放量比燃媒發電減少五成,但其供應量、價格,加上相關設施建設工程龐大,成本相對高;雖然核能是被視為既可靠又幾乎零排放的能源,但其運行安全及核廢料處理受社會關注。


2.香港的能源資源從何而來?


A:香港主要從澳洲、印尼、南非等地購入煤炭;天然氣則從中海油大鵬液化天然氣接收站與海南崖城氣田輸入,為配合本港未來的發電需求,香港將由國內西氣東輸二線引進新天然氣源,另外,香港亦從廣東大亞灣核電站輸入核電,提供約兩成五電力供應。


福島發棄核宣言  2012/03/13
蘋果擬建太陽能發電場  2012/02/23
學者促研再生燃料  2011/12/22

Monday, April 2, 2012

2012 3 31 周末夜關燈一小時 全台灣節電7.4萬度


周末夜關燈一小時 全台節電7.4萬度
作者:莫聞
環境資訊中心 
2012年4月2日 


本報2012年4月2日台北訊,
地球關燈一小時上週六(31日)在荒野保護協會號召下,100家大型企業與100座知名地標於晚間8:30-9:30共同響應,據台電統計,節電度數高達7.4萬度,相當於7500護家庭一天的用電量,響應人數增加約70萬人。該會藉此呼籲人們重視「氣候變遷調適」的新觀念,並指出「調適」居住環境與生活態度將會是人類的新課題,期望政府能重新檢視台灣的核電政策與產業政策,換來更永續的生活環境。
 

http://www.facebook.com/nuclearfree
http://www.facebook.com/nukefree



「地球一小時」(Earth Hour)是WWF從2007年開始倡導的活動,定於每年3月最後一個星期六晚20:30至21:30,號召全球的政府、企業和個人自願熄燈一小時。 在世界其他地方,世界自然基金會(WWF)估計,今年全球會有147個國家、5411個城市、超過22億人共同響應。


荒野協會則是從2005年起與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合作舉辦「夏至關燈」,至2010年起與WWF合作於推動「地球一小時」,至今已達7年。該會指出,關燈活動的意義在於鼓勵民眾在生活中落實節能減碳,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意義在於同步呼籲政府應重新檢視台灣能源政策與產業政策。


該會理事長賴榮孝表示,自夏至關燈到現在已經7年,累計這7年的一小時節電量已超過150萬度,將民間節能風氣帶到最顛峰,也相當肯定對總統府過去連續兩年呼籲民眾響應;但現今最重要的,台灣真正耗電大戶是工業與製造部門用電,應該讓產業外部成本內部化,真實反應產業用電成本,而非持續以水電補貼來平衡價格。最重要的,「台灣應調整產業政策,鼓勵發展再生能源等方式來降低核電需求。」


2012地球一小時在台灣獲得眾多企業與指標地標支持,包含總統府、台北101大樓、新光銀行全省105家分行、友達光電集團全企業響應,而公部門的響應遍布全台,22縣市都有各級單位和學校參與,其中台北市政府、新北市政府、高雄市政府、台中市政府更特別召開跨部門協調會協助宣傳;台北市共計20餘個公有地標和景觀橋梁及市定古蹟參與,台中市更協調320個公部門、地標建築、旅館業者及社區大樓響應關燈;高雄市政府除市府各單位積極配合參與之外,也於日前邀請轄區內各大百貨業者、工業區、地標建物、觀光景點等轄管單位,協商共同配合關燈。


其他響應的業者與地標還包括台新金控、中信金、友達、APP亞洲漿紙、義大世界、台北101、小巨蛋、美麗華摩天輪、高雄愛河沿岸、義大世界、西門紅樓、麥帥橋、彩虹橋等。


而全球關燈響應狀況也相當踴躍,雪梨歌劇院、東京鐵塔、中國長城、北京國家體育場(鳥巢),新加坡烏節路、印度門、艾菲爾鐵塔、羅浮宮、比薩鐵塔、聖彼得大教堂、白金漢宫、倫敦塔橋、大笨鐘、時代廣場、帝国大厦、聯合國總部等知名地標皆關燈一小時,預計今年全球將有147個國家、5411個城市、超過22億人共同響應。


響應關燈一小時的店家與地標

地球一小時 源頭減碳大有改進空間


源頭減碳大有改進空間
星島日報 – 2012年4月1日


(綜合報道)本港聯同百多個國家和地區,昨晚響應「地球一小時」活動,展示省電減排救地球的意願。活動是否僅收三分鐘熱度之效,則視乎機構和個人日常是否持續實踐低碳生活。


  二氧化碳是造成地球氣候極端化的溫室氣體之一,本港排放的溫室氣體,有三分二來自發電。為了達到二○二○年碳強度比二○○五年降低五至六成的目標,政府其中一項策略是增加推動潔淨能源,包括大增核能使用比例,但福島核電站泄漏輻射災難,令全球檢討核能使用,其他潔淨能源價格又因渴市而大幅上漲 (Misleading),成為本地兩家電力公司今年大加電費的因素,益令市民覺得用貴電不如少用電,凝聚了大眾的「源頭減碳」共識。



http://www.facebook.com/gridhk
http://www.facebook.com/nuke0hk



  雖然港人近年省電意識增強,但是社會總體用電量卻持續上升,部分是經濟發展使然,另一個原因是機構和個人化意識行為方面,尚有很大改進空間。


  一小時表態 要全年落實
  昨晚本港有逾三百所學校、逾三千一百家公司和大廈,包括維港兩岸多處景點,以及特首辦和禮賓府,聯同巴黎鐵塔、倫敦白金漢宮、三藩市金門大橋、北京故宮等各地建築物,響應「地球一小時」關燈行動,作出減排表態,進一步提高大家省電意識。


  現時本港的電力消耗有九成來自建築物,建築物用電佔本港溫室氣體總排放量六成。可持續委員會最近公布透過樓宇節能減排來紓緩氣候變化的報告書,提出了三十項建議。當中包括政府帶頭推行碳審計,採用能源效益管理系統及節能電器,以求推廣至私人大廈;管制造成「光污染」的戶外發光裝置;收緊發展商可以換取「發水」面積的建築物能源效益要求。這些是從企業層面推動省電。


  個人方面,報告書建議擴大強制性能源效益標籤範圍,由現時的冷氣機、雪櫃、慳電燈泡、洗衣機和抽濕機,擴及熱水爐、焗爐、電視、抽氣扇等,應該受到消費者歡迎。


報告書又建議兩電在電費單列出本港人均樓面面積用電量及每度電碳排放量,對電力公司來說,這只是舉手之勞,卻能教育市民,並且方便市民在比較之下,看出自己是否屬於用電偏多一族,反省自己省電工夫做得夠不夠。


  推積極減排 誘因要足夠
  要企業和市民更積極節省用電,關鍵誘因是用戶從中可以有多少直接經濟得益。短期而言,少用電就可以少交電費﹔不過,這卻可能成為加電費的因素,原因是電力公司的許可利潤是按照其平均資產淨值的百分比計算。電力公司在新一年度可以透過加費,以彌補因售電量降低而減少了的部分收入。本來對市民省電的獎勵,部分卻落進了電力公司的口袋


  現行的管制計畫,容許電力公司的減排設施可以享有較高的固定資產回報率,而採用較昂貴潔淨能源的成本,又可以透過電費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市民要透過省電慳錢,需要用電增長下降,電力公司減少投資才能夠顯示,需時相當長,難以產生足夠的誘因。


  要從源頭減少排碳,要長短期措施兼顧。目前電力協助機構計算能源消耗的審計輪候長,更換省電設備需要投入大筆金錢,當局應加快審計,甚至考慮在慳電設施上提供誘因。另外,政府明年檢討兩電管制計畫,如何釐訂出一個鼓勵企業和大眾積極省電的安排,務求在源頭加強節能,達致環保和慳錢的雙重得益。

Thursday, March 29, 2012

Thursday, March 15, 2012

南方電網供電五省 廣東 廣西 雲南 貴州 海南


南方電網供電五省
明報 
3/16/2012


【明報專訊】內地電力行業架構與香港有所不同,供電及發電企業是分開運作,其中今次將入股青山發電的南方電網,是現時內地僅有的兩間電網公司之一,負責供應中國南方部分省份的供電業務。


有分析員估計,中電與南方電網在青山發電公司的股權合作,將有利未來中電內地業務的進一步發展。


現時香港兩間電力公司中電及電能實業(前稱港燈),是屬於發電及供電一體化的企業,而內地則將供電及發電分開,包括前國家總理李鵬女兒李小琳旗下中電投集團在內的五大發電集團,主要負責發電業務。


至於兩間電網公司國家電網及南方電網,則負責輸電、變電以及電力調度等業務,其中,國家電網供電覆蓋範圍佔全國接近九成,南方電網則主要負責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及海南5個省的供電業務。


http://easss.com/home 



料有利中電內地發展
渣打銀行證券研究部亞太區再生能源、環保及公用事業主管李明漢認為,南方電網入股青山發電,將有利中電未來在內地的業務發展,例如在核電及其他電力相關項目均可尋求與對方合作,不過,由於有關作價仍未確定,對中電股價影響、日後會否調整電費等均暫未能作出分析。


有市場人士分析,在中電近期與港府就調整電費出現爭拗,以及香港大幅調減電力公司准許回報,埃克森美孚已有意出售持有青山發電股權,相信南方電網接手不無政治因素,而近期市傳長江基建亦有意與國家電網進行合作,相信本地電力公司未來將會繼續加大與內地電力企業的合作。

國企南方電網擬入主中華電力電廠取代美資 經濟學者林本利:方便引入內地電力

國企擬入主中電電廠取代美資 學者:方便引入內地電力
明報
3/16/2012


【明報專訊】中華電力正醞釀股東變動,國企南方電網擬入主中電屬下發電業務青山發電有限公司(下稱青電),悉數購入現時大股東美資「埃克森美孚」的60%股權。


中電控股確認收購商討進行中,現階段仍未就簽訂協議落實任何決定。有經濟學者認為,電力屬於策略性重要項目,中方最終要取得控制權,亦方便香港日後開放市場,引入內地電力。


特區政府環境局發言人表示,青山發電有限公司及其股東與政府簽訂《管制計劃協議》,供應電力予香港部分地區。政府會確保青電股權若有任何改變,不影響《管制計劃協議》運作及公眾服務。
政府:確保不影響管制協議


中電昨晚發出新聞稿表示,南方電網正與埃克森美孚商討,收購後者所擁有的60%青電權益,現階段仍未就簽訂協議落實任何決定,若有決定會再作更詳盡公布。而埃克森美孚已就出售青電的權益洽商買家多時,南方電網是在後期才加入洽商。


洽購青電六成股權
據本報了解,自2008政府與中電簽訂新一輪「利潤管制協議」,將中電的保證回報率由13.5%至15%降至9.99%後,埃克森已籌謀退出香港的電力市場。


主要供電九龍和離島的中華電力在本地擁3間發電廠,主要透過青電持有,青電為合營企業,中電擁四成權益,餘下六成由埃克森美孚能源持有。3電廠包括青山發電廠、龍鼓灘發電廠及竹篙灣燃氣輪機發電廠,總發電容量6908兆瓦。


至於南方電網,是全國兩大電網公司之一,另一間是國家電網,主要負責全國輸配電業務,盈利表現理想,正部署上市


學者:政府商討電費或更易
經濟學者林本利指出,電力及電訊等國防重要項目,中方最終要取得控制權。他認為方向是好,這亦方便香港開放市場,引入內地電力。


恒生管理學院商學院院長蘇偉文認為,即使中電換上紅色背景股東,相信對中電營運影響不大,因現時國企都以市場模式做生意,但日後政府與中電商討電費可能較易傾。「美國人做生意企硬,一毫子都賺到盡,國企可能不同玩法,他在港蝕了,是否可在內地賺回所需?否則中資都是在商言商。」


能源諮詢委會主席梁廣灝表示,現時本港接駁內地的電網沒有預留多餘容量,無論誰有意增加輸入內地電力,都要加大電網,與誰任股東無關。「講到錢,個個都一樣,大陸公司都不會益了香港。」


http://easss.com/books 



不過,立法會議員李華明認為,南方電網壟斷中國南方輸配電力業務,擔心一旦與中電結合,本港日後開放電力市場會遇上更大阻力,又指南方電網加入本港電力市場,是關乎民生的重要變動,並非單純商業決定,會在立法會跟進。

Tuesday, February 28, 2012

綠色電力 未必比較貴

綠色電力 未必比較貴
作者: CLiao | 環境資訊中心 
2012年2月28日 




本報2012年2月28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根據媒體報導,核四將再增加563億預算,商轉日期也將延後,若此事為真,核四可望成為世界史上最吸金的核電廠。


只是,民眾只能選擇昂貴又不穩定的核電嗎?福島核災之後,民間團體紛紛倡議能自主購買安全的綠電,但價格怎麼訂,卻至今不明。台電更聲稱若不使用核電,電價將調漲。



http://www.facebook.com/nuclearfree
http://www.facebook.com/nukefree



為了一探綠色電價虛實,日前立法委員田秋堇召開綠色電價公聽會,邀請民間團體、能源局、台電、台經院以及業者就綠電政策、需求與供應等問題意見交流。


綠電價一定比較貴?田秋堇指出,燃煤每度電成本1.87元,天然氣3.54元,台電跟跟民間採購,燃煤每度電1.8元,天然氣4元,而風力發電每度電2元,幾乎是用綠能補貼台電。 


綠電採購 並非台電虧損原因
田秋堇指出台電用民營綠電業者補貼電價,不但以低於台電自己的發電價格購買再生能源,台電每年向燃煤與天然氣的「民營電廠」高價買電,就讓台電損失至少150億元以上,而「民營電廠」的董事長、總經理許多都是台電退休人員。這也是台電「虧損」的真正理由。


「不是再生能源加高了電價;使電費上漲的元凶,根本是民營火力電廠。」田秋堇說,「反觀綠電,從申請、建廠、併聯、發電等程序處處受台電、經濟部的刁難,使得通過近3年的再生能源發展條例,未能有效提高再生能源的發電量。」


德國綠色電價已於前年低於一般電價,綠電成本只會越來越便宜,他說,若將台電的負債成本計算到電價,黃金交叉早已產生。 詳實計算發電成本  傳統電力不便宜


在這場22日的公聽會上,台電林副總經理也坦承,大型發電廠,包括核1-3廠,因已超過折舊年限,所以價格比較低。「如果是一個新的核廠不能每度電0.6元」。


從日本嫁到台灣的瘋綠電成員小宮有紀子說,以「保護台灣的未來」的心情來買安全的食物和能源,即使稍貴也可以接受。核災代價很大,日本311之後,經濟一直下降,4月起電價將調整17%,以脫離核電。


日本原來是可以買不同的電力,直到發生核災才領悟到。現在日本民眾都搶購PPS(小規模電力業者)電力,不想再發生核災,不再選擇核電,只是太晚了,希望台灣可以避免


經濟部能源局組長李君禮表示,再生能源政府關切重點,一是高度環境意識,其次是產業需求。歐洲國家非常重視碳足跡,國內產業只好到國外買碳權


國內碳權尚未成熟,再制定率電價格時必須考慮價格在國際是否能平衡,而價格訂太低來抵碳不見得通得過認證單位,有助府補助之嫌。政府預定在3-4月間訂出價格。 


綠電收入流向  影響業者意願
至於綠電收入怎麼用,是給發電端或其他用法?李君禮表示,國際間因採取自由交易,由供需雙方自由議價,因此沒有這個問題;政府認為可將這些收入用來分攤「綠色電力附加費」,這樣每個人的負擔就會降低。瘋綠電行動聯盟執行長、英華威風力發電集團副總經理王雲怡質疑,若讓自願型的綠電使用者繳交的電費補貼,真能鼓勵民眾使用綠電、鼓勵區域型綠電業者嗎?


以自願型的綠電收入補助「綠色電力附加費」,就像拿有機農產品的收入補助農藥一樣。王雲怡認為盈餘應回饋給廠商或補助在地產業發展綠能。「再生能源要成功,政府應真心推動,再生能源比例能盡快增加。」


王雲怡認為,電力市場雖未開放,仍可使用台電這個平台,讓消費者或企業選擇跟哪一家業者購買綠色能源。


李君禮說,去(2011)年綠電量89億度(編按,此數據含築壩式的大型水力發電,嚴格來說不應計入綠色能源),但潛在需求更大。 台電發電碳足跡  不具國際競爭力


台灣每年700億美元的電子產業,每度電的碳排放係數0.61公斤,較南韓0.4公斤缺乏競爭力。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業務處處長陳鴻文,外銷產品要標示碳足跡,採購綠電是方法之一。再生能源發電比例較低,和業者需求失衡。業者的觀點認為國際要求低碳的強度,以及政府綠電價格,都將決定業者採購的意願。


陳鴻文說,現在供給趕不上需求,政府應思考如何獎勵、補助再生能源業者。


台灣棕櫚地熱能公司也將投入地熱能源的開發,執行董事李世勛表示,福島核災後,瑞士、德、美、法等國都想積極透入地熱發電,卻都限於法規,只有台灣應變最快。經濟部已於去年12月1日公布地熱試辦,試辦年限為3000公尺以上2年,以下5年。台灣已知有200個探測點,近日送件的計畫包括設6個電廠,探勘深度在3000-10000公尺,預計開發126億度電,投入1000億資金。不過他擔心,未來環評會是一個問題。

Saturday, February 25, 2012

【電力】中國大力建設堅強智能電網 建五縱六橫主網架

【電力】中國大力建設堅強智能電網 建五縱六橫主網架
2012年 02月 25日 中國窗
香港商報
 (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2月24日電(記者 閆曉虹)記者今日自中電聯獲悉,2020年中國將建成以華北、華東、華中特高壓同步電網為中心,東北特高壓電網、西北750千伏電網為送端,聯結各大煤電基地、大水電基地、大核電基地、大可再生能源基地,各級電網協調發展的堅強智能電網。華北、華東、華中特高壓同步電網形成“五縱六橫”主網架。


http://easss.com/home


    作為重要的送端電網,西北電網“十二五”期間將在已有的750千伏電網結構基礎上,加強省區間聯繫,提高電網交換能力和抵禦嚴重故障能力,保障風電等可再生能源的接入和消納。實現與華北、華東、華中特高壓電網緊密相聯。


    “十二五”期間,南方電網將重點建設糯紮渡、溪洛渡等大型電站外送直流工程。2015年西電東送主網架在2010 年“五直八交”的基礎上形成“九直八交”送電通道,各省(區)形成堅強的500千伏骨幹網架,實現海南與南方主網500千伏雙回路聯網,加強與港澳特區聯網,保障港澳電力可靠供應。


    此外,到2015年,全國城市用戶供電可靠率將達到99.943%以上,農村用戶供電可靠率達到99.765%以上。2020年城市用戶供電可靠率達到99.955%以上,農網用戶供電可靠率達到99.810%以上。


    中電聯有關負責人透露,中國電網智能化發展將以堅強網架為基礎,以通訊信息平臺為支撐,以智能調控為手段,包含電力系統的發電、輸電、變電、配電、用電和調度六大環節,覆蓋所有電壓等級。到“十二五”末,中國智能電網技術和關鍵設備將實現重大突破,智能化標準體系基本完善,電網智能化達到較高水平。完 

Tuesday, February 21, 2012

環保活動中電造假


環保活動中電造假
2011年07月06日(三)
東方


中電與民生書院合作,以六千多個膠水樽建成三間溫室,原意鼓勵回收推動環保,有中電員工向本報踢爆,中電早前特意購買一千支樽裝水給員工飲用,但因數量龐大,加上時間緊迫,員工根本未飲完便要將水倒去,以收集膠樽來建造溫室。環保團體批評中電造假,製造浪費,失去環保活動意義。


中電去年八月推行綠倍動力計劃至今接近一年,協助二百多間中小型企業及非牟利機構實踐具有能源效益及節能方案,平均節省一至兩成能源,最近計劃推展至學校。


中電與民生書院合作,透過回收膠樽在操場興建三間溫室,每間由二千一百個膠樽建成,共種植六百棵植物。


民生書院天台設有太陽能板和風車發電,中電提供技術支援。
中電副總監張寶中承認買了幾箱水供員工飲用。


員工飲唔晒 大部分倒咗
計劃本身很有意義,但有中電員工向本報透露:「中電副總監(商業客戶市務及發展)張寶中買咗一千樽七百五十毫升嘅水返來,但公司都有茶水間,同事們根本飲唔晒,大部分水惟有倒咗去,十分浪費。」


張寶中昨在活動中承認:「一、兩個月前買了幾箱水回來,因員工外出工作有需要飲水,亦鼓勵同事回收,計劃中大部分水樽都係學校回收所得。」他否認為填數而購買大批樽裝水。中電發言人亦表示,五月份購買一千支樽裝水給員工外出時飲用,因利成便亦鼓勵他們回收膠樽,否認為活動而買樽裝水,但承認日常並無提供樽裝水給員工飲用。發言人又說會與員工溝通,以免產生誤會。


http://easss.com/nuclear


民生書院科學學會再生能源小組教師陳偉安則稱,大部分水樽是兩個月前開始從小學部學生回收所得。長春社公共事務經理李少文批評中電浪費:「活動原本係回收膠樽,當然係好事,但專登買大批樽裝水回來當回收則是造假,而且無必要,成個計劃變得無意義。」他說若中電需要膠樽,可聯絡地區團體,很容易便找到。


不平人爆料 ireport_00026779
記者甘銘添、倪敏燕

Sunday, February 19, 2012

港燈中電十年高估用電需求 專家建議推動智能電網

兩電十年高估用電需求
星島日報
2/19/2012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兩電加價引起公眾關注電力公司監管問題。本報翻查兩電過去十年記錄發現,兩電發電量增長率高於市民對電力需求增長率。有專家建議推動智能電網,實時蒐集市民用電數據,有助準確評估電力需求增長,避免不必要的投資。


  記者:楊耀登
  根據利潤管制協議,兩電准許利潤回報率與發電資本投資掛鈎,投資愈多,利潤回報率愈多


兩電去年宣布電費加幅後,環境局局長邱騰華公開質疑中電將未來電力需求增長的前期研究資本開支過早入帳,又稱看不見未來數年電力需求量會增加,中電在民意壓力下延遲有關資本入帳。


  到底未來電力需求增長有否被高估?也許從昔日供電數據可見一斑。本報翻查兩電過去十年記錄發現,一○年港燈用戶用電需求量為二千五百一十兆瓦,較○一年跌百分之零點二,但同期總發電量升幅達一成三,至三千七百三十六兆瓦。


  至於中電,本港用戶用電需求量十年內上升百分之十五點七,至六千七百六十六兆瓦,但同期發電量增幅達兩成七,至二百六十億度。


  專門研究能源管理施耐德電氣(香港)有限公司分部經理張志成指出,本港的供電網絡是兩電估計客戶用量,再按需求購買燃料和投資發電設備,「用戶永遠沒有監察,沒有任何參與。」他認為要準確評估電力需求,政府可考慮推行智能電網,在用戶端的電箱安裝智能電表,實時監察用電數據,傳送給電力公司以評估發電需求,「如果有準確數據,電力公司在採購能源和投資設備都可以節省,亦有數據給政府參考有否需要發這麼多電,建那麼多設備。」


(利潤管制協議繼續,高估用電需求是故意的實時監察用電數據,傳送給電力公司以評估發電需求是完全沒有用,數據做假沒有難度。)


  先推動商廈裝智能電表
  內地計畫未來十年投資九百九十億元發展智能電網,而國家電網現已於廿六個省市開展共二百二十八個智能電網試點,「十二.五」規劃中又規定約一百家龍頭企業安裝智能電表。


http://diguk.com/home/energy


張志成認為,本港應參考內地做法,從商業入手推動安裝智能電表,因為本港八成用電來自建築物,當中三成來自商廈,故推動商廈安裝智能電表,再加快住宅大廈全面進行能源審查的速度,有助改變港用電情況。


  城大電力電子研究中心主任鍾樹鴻指出,推行智能電網有助收窄發電量和電力需求量之間的差距,減少浪費電力。雖然現時兩電都掌握用戶用電數據,但未能從數據得知用電習慣,例如何時是用電高峰期等。

Sunday, February 12, 2012

燃煤發電是台灣的燃眉之急(方儉)

燃煤發電是台灣的燃眉之急(方儉)
2012年 02月08日
Apple Taiwan


總統馬英九去年11月答應「瘋綠電聯盟」,指示經濟部可供應需要綠電的民眾再生能源電力,但台灣真正需要綠電的,並非那些熱中有機食品、自備購物袋、餐具的環保人士,而是電子產業,如果每年產值700億美元的電子產業無法得到綠電,未來幾年將失去競爭力


而現台灣的「燃眉之急」是太多的「燃煤」,如果再不大力推動綠能,台灣數十年培養的電子產業,也會成為泡沫,即使立即放寬綠電限制,可見的未來也無法降低電子產業高碳排放所面臨的國際競爭。


能源局依馬英九總統的指示,舉辦3次關於綠電的座談會,電子產業比較日本、韓國、新加坡等競爭對手,台灣的電子產業碳排放係數高出他們50%,電子產業分析,他們在節能方面做得比這些對手還好,但是在電力方面差太多,所以總分輸很大。多次再生能源的研討會上,業者對購買綠電抱持非常大的興趣,但聽到經濟部能源局的規劃,把綠電電價大幅不合理的抬高,都只能搖頭興歎。有人表示,過去他們以為政府推動核電,可降低碳排放,但311福島事故後,核電已是不切實的希望,再看核四蓋了20年都沒辦法蓋好,根本不對核電抱持任何希望了。 


http://easss.com/electronics


電子產業被犧牲
號稱700億美元的電子產業,將是政府與台電長期「重核電、輕綠電」政策下的犧牲品。今年初,歐盟開始對國際航線的飛行器徵收碳稅,此舉造成美國、中國航空業極大的反彈,但長期觀察,世界主要工業國家,為保護產業、增加國內就業,開徵跨國碳稅勢在必行,以環保之名,行非關稅貿易障礙之實的戰略。


而且這壓力也逐步邁向全球供應鏈的各環節,台灣許多消費性電子產業,如宏碁、台積電等已感受到壓力將成為迫切的危機。電子產業發現,節能減碳是他們未來競爭力的重要方向,忽然驚覺,所有可節能的都節了,但碳卻減不下來,就是因為台電的碳排放量高於各國,使他們「煞不住」碳排放


能源局不知產業疾苦,莫名其妙的增加綠電的限制,毫無理性的提高綠電價格把佔目前台灣綠電發電最多的水力發電完全排除在「綠電」之列,這和國際綠電計算公式大相逕庭,能源局又愚弄民眾說:「把綠電單獨拉出來後,其他的電的碳排放會增加。」事實上,台灣去年所有的綠電9兆瓦小時,僅佔總發電量24萬7千兆瓦小時的0.003%,根本不可能對台灣的電力產生看得到的減排作用。且就算把所有的綠電供應給電子產業,也不夠電子產業用1小時。


真不明白能源局和規劃綠電的台灣綜合研究院這些年在做什麼規劃、研究,只證明政府未能從歷次能源危機得到教訓,節能減碳只是口號,仍相信「無限成長,無限電力供應」,重視核電,輕視綠能,在台電綜合電力研究所受經濟部委託規劃的「未來電力供需分析與規劃研究」更赤裸裸指出:「除配合政策優先開發再生能源外,亦配合政策優先規劃維持適當的燃氣發電容量佔比;由於除龍門(核四)機組外,未來並未再規劃新增核能機組,未來電源缺口將以燃煤發電替補,預估民國118年燃煤機組總裝置容量將由民國99年的1783.0萬瓩大幅增加為3152.7萬瓩,佔全國總裝置容量的42%。」簡言之,就是無限增加台灣的碳排放量,也扼殺台灣高科技產業的生路。 


能源局庸人自擾
要解決這問題,其實很簡單,在國際壓力下,綠電的市場需求面遠大於供應面,只要把綠電發電業者和需要用綠電的產業結合起來,讓買賣雙方自己談好價錢,付給台電輸配電的成本價錢,就解決綠電的供需問題,真不明白經濟部能源局拚命庸人自擾,搞了一大堆會議,還弄不清楚真正問題在哪裡,只是更鞏固大家對馬英九總統的「統帥無能,累死三軍」的刻板印象。 


作者為綠色消費者基金會董事長 

人民要綠能 政府該如何(張武修)

人民要綠能 政府該如何(張武修)
2012年 02月08日
Apple Taiwan


去年3月日本福島核能電廠爆炸後,國內十幾個大專院校教授團隊合作一民眾與大專生對國內核電廠的意見評估,我們發現國人普遍對核電廠不放心,非常高比率期待要有更有效的替代再生能源。


國營的台電與現在的經濟部常用台灣地處海隅、無自我能源為由,長年恐嚇民眾電源不足,沒核電會缺電、會提升電價,真的嗎?


據美國國際資訊局及其他國際組織的資料,台灣平均每位國民的用電量竟居世界第14位,那些比台灣用電量高的國家全部不是比台灣位於更冷更靠近北極(如芬蘭、瑞典、挪威、加拿大),或者是比台灣有錢太多的產油國且又位於熱帶赤道附近(如科威特、巴林);台灣人用電或「浪費電」的情形遠超過經濟及工業生產比台灣先進,但也完全沒有或極度缺乏天然能源的國家如新加坡、瑞士、香港、日本、南韓、荷蘭、以色列等。


台人排碳量亞洲第1
台灣人浪費電的原因是什麼?台電一再說台灣太熱,要求生活品質故用電多,也是不用大腦的騙局。


去年4月《天下雜誌》報導,台灣的電價是世上超低,造成台灣人每人每年排碳量達11.8噸,非常難看地佔世界第18,亞洲第1。從1990年代起,台灣人均排碳量足足增加一倍,更是全球平均速度的3倍。


http://easss.com/flowers


《天下》的網路民調顯示,有三分之二台灣的人願意藉調高電價,來減少浪費,這也和我們的研究所發現極度吻合。 


但若我們與其他國家電價比較,就更痛心驚訝。台灣平均千瓦費用比起有自給能源還可外銷、高度工業化的國家如加拿大、杜拜、法國、德國等都不尋常的低,只比少數極低開發的非工業國家(烏克蘭、巴基斯坦、俄羅斯等)高或差不多,這顯示我們的電力政策仍採用60年代戰後剛開始發展工業的模式,數十年未曾檢討改進,讓我們仰賴外來進口能源如吃鴉片般,明明台灣已由勞力密集轉型到服務業、金融業,靠研發創新的全方位知識經濟時代,為何我們的電力能源政策還停留在考古年代? 


現在的台灣民眾的確有充分環境生態與永續能源的自覺與期待,我們籲請新的政府應該要以最謹慎的態度,以其他國家優質能源政策為借鏡,在全國種更多的樹、更綠化、絕對對台灣和世界的永續更有幫助,也才能讓台灣盡速脫離核電的夢魘。 


作者為台北醫學大學教授 

【以色列綠色學徒之旅】太陽能社區不是夢!

【以色列綠色學徒之旅】太陽能社區不是夢!
作者: 莫聞 | 環境資訊中心 – 2012年2月10日


本報2012年2月10日以色列,伊拉特訊,特約記者陳婉寧報導


順應資源條件 推動太陽能  拒絕核電


以色列在國內推廣太陽能已有一段時日,其實對整個以色列來說,開發與利用太陽能是極重要的任務,因為以色列有63%的地形氣候為全年少雨乾燥的沙漠地帶,但是全國還是有約10%的人口居住於此區域。


以色列目前的能源30%來自石油、70%來自煤炭。雖然太陽能使用尚未成一主流,但藉著思考如何化天然劣勢為優勢並且加以利用,以面對這些極端自然環境的考驗,則讓以色列許多地處沙漠地帶的集體農場(kibbutz)發展出以太陽能為特色的綠能產業、大學院校中針對太陽能利用的研究發展更是不遺餘力。


目前以色列國內並無核電廠,有核能研究站兩座,但不用作發電。車諾比核災餘悸猶存,加上考慮國土狹小未必承受得起核電風險,同時還需顧及其他鄰近國家的反應,種種因素已讓核電本身在以色列備受爭議。2007年能源部部長興起建造核電廠的念頭,最後也遭攔腰斬斷。


http://easss.com/nuclear


以色列國內的傳統能源既不多樣化也不豐產,石油需仰賴鄰近國家的供給,為了更大程度的能源獨立及自足,發展太陽能成了一條不得不走的路。


以色列內太陽能產業最為發達的地區,位於南部的Negev,全年氣候乾燥且多為沙漠地形,陽光強烈充足,具有發展太陽能的良好基礎。


簡介以色列太陽能發展歷史可以分成幾個階段:1950年代開始發展太陽能熱水器的安裝及使用,解決國內能源短缺的困境;1960年代國內成功地推廣太陽能熱水器,並在銷售市場上有良好的客戶反應。


1970年代正值石油危機,國內的太陽能熱水器使用率高達90%。1980年代,政府通過法案,規定建築物設計都需留設安裝太陽能熱水器的相關設計空間,家家戶戶都裝設太陽能熱水器,成了一不成文規定。


2008年,為了刺激民眾使用及裝設太陽能設備的意願、太陽能設備相關供應商的發展、以及電力公司調整配合太陽能電網的設計,以色列開始推廣政府電力收購制度(Feed-in Tariff, FIT),簡言之就是政府提供給建置太陽能發電系統的業者、團體或個人保證購回電價的價格,透過市場機制的誘因,讓客戶(家庭)和相關方能夠從使用及供給兩方面雙管齊下,最快速度地提高太陽能的使用及市佔率。


直到目前為止,以色列在太陽能使用上仍舊是世界翹楚,經過統計,太陽能佔以色列能源使用的25%,90%家庭使用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為以色列節約了每年將近32萬立方米的石油使用。 太陽能設計 Kibbutz Lotan正流行


以Kibbutz Lotan來說,地處沙漠,一年四季都有好陽光的優勢,找到好方法利用太陽能能夠大幅減少電力開銷,同時在促進整體社區的環境意識、塑造社區形象及環境教育方面,也有加分作用。


觀光客或前來學習生態設計的賓客,一到Eco-campus及Eco-Tourism中心,就可看到充滿了各式各樣的太陽能應用設計,居民區也普遍性地使用太陽能熱水器。Eco-campus整體區域的照明用電及洗浴用水都是使用太陽能設計,目前以色列一般的民生用電每度電約0.53NIS(約台幣4.2元),在導覽教學的過程中,先提供何謂一度電的概念、自家或個人每人每月使用多少度電、當我們了解自己用電需求量為多少的同時,就能夠去估算需要自行製造多少度電來使用。


基本上在Eco-campus的園區共有三間太陽能洗澡間、四間廁所、一個廚房、交誼廳和十間雙人宿舍,此區域的所有用電透過五塊太陽能光電板帶動作用。廚房有六個太陽能鍋爐,基本上拜沙漠地區強烈陽光所賜,太陽能鍋爐的使用率極高,只要是日照時間隨時都可以烹煮食物,使用太陽能鍋爐並無想像中的困難或不便,而且烹煮出來的食物還有暖洋洋的陽光風味。
Eco-Tourism center內的茶館和相關設施用電也是透過太陽能光電板發電,在以色列南部,陽光真的是垂手可得的清潔能源,不多加利用實在可惜。


生活在這個太陽能使用率極高的社區,陽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會慢慢發覺生活的各種面向(洗澡、洗衣、吃飯、建築用料、交通出行、照明,小到大小便的生活瑣事)都可以找到永續使用的模式。


相比之下,生活在一種「能源價格便宜、生活資源只要用金錢就可以買到、餐桌上的食材只剩下到超級市場的距離」表象之下,人對生活和資源的敏感度越來越低 ( 或者越來越輕視 ),也就越容易磨損及缺乏從知識到實踐善用所有資源能源的決心。 太陽能作為產業的集體農場 誕生


2011年初,首個以太陽能產業為主體的集體農場誕生了。Kibbutz Ketura是第一個以太陽能作為產業的集體農場,也是第一個與太陽能公司合作的商業運營基地 。
此基地每年生產9兆瓦小時(GWH)的電力,並搭接上國家電網,提供附近區域用電。預計在未來20年內,將減少以色列125,000頓碳排放。


※ Kibbutz Ketura官方網站 
http://www.ketura.org.il

Wednesday, February 8, 2012

「喝水」增加能量的水動力充電器

「喝水」增加能量的水動力充電器
2012-02-07 
EP環保網 


這款水動力充電器只需要十幾毫升的水倒入,就可以和充電器內部的硅化鈉發生化學反應,生成電能.可以保障電子設備10小時的正常工作時間.


http://easss.com/cell


【EP環保網報導】對有一部分人來說,手機或筆記本失去電量就會感覺寸步難行。如果電池耗盡而身邊又沒有電源時,用一台筆記本無線暢遊網絡,玩手機刷微博打發時間的夢想通通不能實現。但如果身邊有一款「喝飽水」就能提供電力的水動力充電器,可以想像會帶來怎樣的便利。


瑞典一家設計公司推出的這款名為「PowerTrekk」的充電器只需要十幾毫升的水倒入,就可以和充電器內部的硅化鈉發生化學反應,生成電能。據說,充滿水情況下一次電能反應提供的電力可以保障我們常用的電子設備如手機、數碼相機等擁有10小時的正常工作時間,絕對可以隨時應急。(EP環保網:鄧雅楠)


PowerTrekk水動力充電器
一次電能反應可為電子設備提供10小時電力

Tuesday, January 31, 2012

開放電網引入競爭機制 - 顧敏康


開放電網引入競爭機制 - 顧敏康
2011年12月30日 
大公報  


將兩電聯網,將發電與供電分家,引入競爭,應該是一個極好的思路。政府應該從現在起,注重培養比較長遠的競爭思想,積極探討開發電力市場的可能性,尤其是開放電網,引入競爭機制。只有這樣做,才能從根本上消除電力市場的壟斷局面,保障香港市民的利益。


香港有兩家電力公司,一家是香港電燈,主要負責對港島的供電;另一家是香港中電,主要負責對九龍和新界的供電。


外界的人可能會以為這兩家電力公司之間會展開競爭,從而為消費者帶來更多的利益。其實不然!這兩家電力公司之間是不存在競爭關係的,相反,兩家公司在各自區域對電力市場處於壟斷地位。


兩電收穫壟斷利潤


http://easss.com/books


雖然兩家電力公司的利潤受到《利潤管制協議》的限制,但是,在協議許可的範圍內,兩家公司可以因其壟斷地位而放心收穫壟斷利潤。利潤來自電費,《利潤管制協議》可以控制利潤限額,但無法控制電力公司的電費定價。於是,兩家電力公司在盈利的情況下,依然決定明年增加電費(港燈和中電分別為6%和9%)。這種不顧香港持續通脹的局面、加幅超過通脹的不良行為,無異於落井下石,當然會遭到全城一致譴責。


在社會各界的壓力下,港燈和中電終於同意將電費加幅分別調低至5%和7.4%。這種妥協,只不過被人視為權宜之計,時機成熟,加價還會再來。就連邱局長也指出,今年與兩電磋商加價的過程艱難,政府向兩電提出多個問題,均未獲充分解答,因此當局至今仍不能完全同意兩電加價的理據。再者,有環保組織指出,兩電一方面向市民增加電費,使其不堪負擔;另一方面卻向大客戶提供7.6%至10.9%的折扣優惠,導致用電浪費,也不利環保。可見,兩電的加價決定受到眾人批評,不是空穴來風,而是問題多多。


面對兩家電力公司的加價,有人在無可奈何之下,指出一條抵抗加價的方法,那就是建議人們投資兩電股票,利用股息來彌補增加的電費開支。還有一個辦法,可能就是建議香港市民節省用電了。但是,這些均是治標不治本的辦法,既無法遏制兩公司制定壟斷價格,也無法遏制這種缺乏社會責任的做法。


有人説,政府才是兩家電力公司大幅加價的始作俑者。此話是有道理的,因為這裡的死結就是政府與兩家公司簽訂的《利潤管制協議》,不僅使兩公司可以肆無忌憚地決定電費價格,也造成兩家公司持續各自壟斷一方的局面。


推動市場公平競爭


根據《利潤管制協議》,電力公司的準許利潤水平為公司固定資産(扣除可再生能源資産外)平均淨值的9.99%,而投資在可再生能源的準許回報則為11%。一方面,這種安排為電力公司提供了誘因,使它們能夠持續投資供電設施,滿足電力需求的增長;另一方面,誠如不少學者指出,這種安排也顯現出其不可克服的缺點,即不論經濟好壞,電力公司利潤都與固定資産掛,利潤管制變成了利潤保障。


再者,在利潤限制的前提下,電力公司必然會大量投資固定資産,而這種私有財産的大量積聚,也可能成為新生電力公司進入市場的重大障礙。據説,中電十年後會增加發電機組,雖然有關的長遠投資仍在可行性研究階段,但實際已開始計算資本性的開支。這種做法不僅提前將成本轉嫁到消費者頭上,而且,也為中電進一步壟斷打下雄厚的基礎。


那麼,遏制兩家電力公司獲取壟斷利潤的最佳良方是什麼呢?筆者以為,最佳良方就是在香港電力市場引入競爭機制。可惜,香港至今未有訂立競爭法,大力提倡競爭的思想尚未普及。據《香港商報》2005年4月27日報道,當時,香港曾經有三家電力公司試圖進入香港電力市場,包括中國電力與在創業板上市的慧峰集團合組的「中港電力」、百仕達旗下的威華達及華潤集團的華潤電力。


當時,「中港電力」的計劃構思是:在內地設廠發電輸來香港,透過中電及港燈網絡供電給其他用戶。可以設想,如果有新的電力公司進入香港電力市場,一定會帶來良好的競爭氣氛,就如香港市民今天享受到的電訊業競爭的福利那樣。幾家電力公司展開公平競爭,在價格和服務質量方面,必然會有實質性的改觀。


因此,從競爭角度看,將兩電聯網,將發電與供電分家,引入競爭,應該是一個極好的思路,從技術上説,這樣做也是可行的。很可惜,這樣的計劃未能實現。其中的原因不詳。據説,對於有新公司進入香港電力市場,港燈和中電是極力反對的。其立場是否也因此影響了政府的決定,則無案可稽。但是,政府與兩電續簽《利潤管制協議》,基本上排除了將發電與供電分開的可能性,也使得其他公司難以進入香港電力市場。


可考慮電網社會化


筆者十分明白,《利潤管制協議》是一份嚴肅的法律文件,其既然已經生效,就具備法律效力,不能隨意違約。目前政府所能做的,就是通過施加壓力,迫使兩家公司拿出具有説服力的加價理由。否則,政府只能等協議期滿後再決定是否續訂或改變條款。


政府應該從現在起,注重培養比較長遠的競爭思想,積極探討開發電力市場的可能性,尤其是開放電網,引入競爭機制。只有這樣做,才能從根本上消除電力市場的壟斷局面,保障香港市民的利益。針對將發電與供電分家的提法,也有人指出疑慮:電網是兩家公司的私人財産,如果它們不同意,則如何辦?其實,這個問題也不是沒有答案的。一方面,政府可以考慮通過支付合理的市場價格將其社會化,然後供所有電力公司租用;另一方面,政府也可以考慮強制許可的問題,強制兩家公司的供電網絡在其他電力公司支付合理費用的情況下使用之。


作者為城市大學法學院副院長

唐英年重提開放電網 被批在任時無落實


唐重提開放電網 被批在任時無落實
12/23/2011


唐英年在2005年任財政司長時,曾就開放電網作諮詢,但政府到08年落實兩電利潤管制協議時,無下決心開放電網。他昨重提開放電網建議,認為長遠可引入競爭,紓緩電費加幅。


【明報專訊】兩電大幅加價引起社會不滿,特首參選人唐英年昨日表示,中電按利潤管制協議「最多賺9.99%」規定賺到盡,做法「合法,但不合理、不合情」,並重提發電和輸電應該分家;梁振英則認為,外國把發電及輸電分家,香港要深入研究其中優劣,促請政府續與兩電磋商,控制電費。


任財爺時曾諮詢 中電反對


不過,有關開放電網問題,早於2005年唐英年任財政司長時,他已領導轄下的經濟發展及勞工局做《香港電力市場未來的發展》的公眾諮詢,其間提出開放電網建議,但在中電強烈反對下,政府並無在2008年簽署協議時落實。唐在2007年政府換屆時改任政務司長。


民間監管公用事業聯委會召集人蔡耀昌批評,唐英年曾是財政司長和政務司長,領導政府與兩電談判,曾是現屆政府問責團隊一員,質疑他在任期間,為何於08年簽訂利潤管制協議時,無回應各界提出分拆電網要求,引致今天的「惡果」,「他要再說服公眾,為何以往沒有這個分拆電網的決心,現時又有,公眾應如何相信他?」


綠色和平資深項目主任古偉牧認為,唐英年現時才重提廠網分家,「證明他無比一般人更有先見之明」,但若政府有決心,「今屆也可做到」,如可透過立法研究廠網分家,或透過政府投資連接兩電電網,讓市民可自行選擇供電公司。


http://easss.com/cars


梁振英:廠網分家需深入研究


環境局回應說,隨着2008年與兩電簽訂現行的管制協議,已承諾會在規管期內,研究有關開放市場的模式及規管框架,和加強聯網等,當局正做相關研究和探討。


本港現時兩家電力公司同時負責發電和輸電,唐英年昨日出席電台節目時便重提發電輸電分家,類似電訊市場現時的開放模式,引入競爭控制電費,「可以開放電網給一些新的公司,去透過現行的電網輸電給用戶,這個模式在不同的國家都在用」。


另一名特首參選人梁振英則認為需長遠研究﹕「我們應該知道香港是城市,本身的發電和輸電,基本就是在城市裏面,和外面一些國家有多個以至幾十個城市的情况不同」。他認為政府短期內仍應與兩電探討,看看可否調整加幅,令小市民和中小企業接受。

Sunday, January 22, 2012

知慳識儉﹕慳九成電費 八招易做 知慳識電比賽

知慳識儉﹕慳九成電費 八招易做
明報 
1/22/2012


【明報專訊】上月中電決定今年電費加價,市民喊打喊殺,雖然升幅最後減半,但說實話,有多少人甚至連一度電是多少都不知道?我首先舉手。


電器解決人們不少需要,按一個電掣,夜晚變成白天,水會滾更能保溫,衫自動洗好,甚至已經乾透,種種方便,都使我們盲目,也是麻木,闊佬懶理日常生活中究竟用多少電是用得其所,多少是浪費。


http://digcan.com


地球之友舉辦的「知慳識電」比賽上周公布結果,統計去年夏天共慳了超過三千萬度的電,要是你對此一樣沒概念,看畢得獎者之一的楊先生分享,便會了解,除了揚聲抗議,希望慳錢,慳電更加實際,因為很多行動原來簡單易做。


新春大計,不如納入節能一項?
楊家的茶几上,放着3張獎狀,都是楊家2011年「知慳識電」比賽的收穫,各個分組都有成績,比較2年同期的電費單,當中最厲害之差,竟然是十倍。一年之始,楊先生舉家不僅做好了一件事,也做了好事。


介紹一下楊家,一家之主的爸爸是機電工程師,對節能有基本認識,但原來當初參與比賽,是女兒的決定,楊先生頗得意﹕「囡囡曾於中學參與過電視台舉辦的環保活動,對環保有興趣,所以我在屋苑會所看到宣傳單張,帶回家問她意見,她希望參加。」全家總動員,就此展開長達差不多半年的馬拉松式節能。


當天的訪問於傍晚五點進行,冬日天色早暗,但楊家的客飯廳沒亮燈,沙發旁的窗反正夠大,一切仍然可視。


顯然,比賽雖已結束,節能經已成為楊家的習慣,但節能除了少開燈或順手關燈,還有什麼可以主動做?楊先生詳述一家人的分工合作﹕「我熟悉電器,固然是軍師,制訂出節能辦法,如尋找相關的產品,四出格價、研究和更換,太太是日常的執行者,因為日常家務都由她處理,女兒和兒子也跟着執行,負責監察大家的手尾。」楊先生亦覺得,比賽間接使一家人多了話題,變得團結。


炎炎夏日不開冷氣、少用風筒等生活的不便,因為有共同目標,家人不僅樂於遵守,從前的角色更時有調換,比賽是持久戰,到尾段,楊先生和太太鬆懈起來﹕「反而是兒子提點我們,幫我們善後。」沒有反悔嗎?楊先生笑﹕「整個過程有數個階段,中段見沒慳幾多電,是樽頸位,大家曾經坐在一起商量要否繼續,最終一致認為做事要有頭有尾,便堅持下去。」想不到慳電也成為德育課。


親子關係更和諧畢竟只是伴碟,在思索如何慳電的過程裏,楊先生一家得到重新反思生活習慣的機會,意識到很多以前不為意的事,楊先生數着手指﹕「比如我房間的廁所,本身的設計有9盞燈,比賽時我們將大部分都拆下來。


大廳的水晶燈亦是如此,十二顆起碼拆走一半,仍然夠亮,而且飯廳和客廳連在一起,可以只開一邊燈。」他一再強調﹕「即使節能,生活也不會被影響。」那麼便是之前用過量了?他的其他計謀,包括轉用LED燈,這對長期亮燈的神枱位置,大有成效。他更在衣櫥放置有感應器的小燈只要打開衣櫃便會亮,他思考的是﹕「平常為了找件衣服,便亮光房間的燈,這都可以減少。」光是照明,學問已經夠多。


至於其餘電器,經過深思熟慮,選擇亦變得慎重,像比賽期間,楊家剛好要換洗衣機,楊先生分享經驗﹕「之前的洗衣機,一直是用暖水洗衫,即是說每次都要先煲大缸水,極為耗電,近日再次選購,便捉着售貨員問個清楚。」政府忙着提倡能源標籤,其他運作細節,大眾通常忽略,正是可下工夫的地方。


電器的節能,牽涉電工常識,一般主婦可能較陌生,但巧婦發揮的空間更大更具創意,楊先生代太太解說﹕「就如雪櫃,廚房櫥櫃入伙時已經連着2個一大一小的,其實不需要用那麼多空間,於是我們把大雪櫃的東西搬到小雪櫃,拔掉大雪櫃的電源,大雪櫃成為儲物櫃。」


硬件以外,楊太亦扭盡六壬,商量之下,他們決定每天煲飯時煲水,「用熱水倒進飯煲煮飯,飯更快熟,變相慳電。」一家人更在食材上花心思,減少口福之慾﹕「煮意粉比較省電,那段時間常常吃麵食。」這種精神,使人佩服。雖然他們的原意是為了比賽,但因為要做得徹底,使他們對生活每個環節所消耗的能源更敏感,慳得就慳。


贏了比賽,獎金榮譽並非最大得着,能夠以身作則教育下一代,楊生十分高興﹕「一家人經過半年的節能特訓,互相督促,改掉了不少壞習慣。」


一度電即是多少?
香港人俗稱的「火數」,學名為「電功率」,即電器在使用時間內消耗的電能,量度單位是瓦特(Watt),簡稱瓦或W。電功率愈大,耗電量愈多。


反映在電費單的耗電量以「度」(瓦時/kWh)為單位,即1度電等於1000瓦時。


一度電 =
慳電膽(25瓦)用40小時
風扇(50瓦)用20小時
280公升雪櫃(130瓦)用7.5小時
手提電腦(135瓦)用7.5小時
洗衣機(500瓦)用2小時
吸塵機(600瓦)用1.5小時
冷氣機(1000瓦)用1小時
電風筒(1200瓦)用50分鐘
2.7公升電水煲(2000瓦)用30分鐘
蒸氣熨斗 (1,500瓦) 用40分鐘
(資料由地球之友提供)

Thursday, January 19, 2012

二氧化硫 每噸五萬元 - 林本利


二氧化硫 每噸五萬元
2012年01月19日
壹角度 
林本利


香港空氣質素惡劣,相信沒有人會反對這個說法。但我們若不仔細探究空氣污染的源頭,不計成本地削減排放物四成,甚至九成之多,恐怕會因此而付上極大的代價。亦會讓不少尋租者,藉減排圖利。


根據資料,特區政府與廣東省政府為了改善區內空氣質素,在 2002年 4月達成共識,以 1997年作為參照基準,在 2010年或以前把二氧化硫( SO2)減少 40%。


發電是香港最大的二氧化硫排放源,因此若要實現香港 2010年的減排目標,兩電必須在 2010年或之前大幅削減二氧化硫排放量。


由 1997年至 2002年,兩電每年發電產生的二氧化硫排放量介乎 4.8萬公噸至 6.1萬公噸之間。當特區政府與廣東省政府達成減排共識後,兩電在 2003年及 2004年的二氧化硫排放量隨即急增。 


http://easss.com



2004年較 2002年高出 46%,而同期的發電量增長只有 8%。



兩電 2004年的二氧化硫排放量較 1999年上升更達 83%之多,遠高於同期 26%的發電量增長。


兩電的二氧化硫排放量突然急增,政府於是在 2005年為兩電的發電廠設定排放上限,並將上限逐步收緊,以確保香港能達到 2010年的減排目標。


之後立法會通過法例,發電廠的排放量若超出上限,每公噸多出的排放物可被罰款,初犯每公噸最高罰款是 3萬元,再犯每公噸罰款增加至 6萬元,兼且可被判監 6個月。


為了幫助兩電減排,政府批准港燈為三台合共 950兆瓦的燃煤機組加裝煙氣脫硫系統,之後又批准中電為四台合共 2,708兆瓦的燃煤機組加裝同樣系統。


若以中電 90億元的加裝費用推算,兩電合共投資大約 120億元。倘若以約 10%的准許回報率推算,兩電可以因此而每年多賺 12億元。


特區政府要求兩電將二氧化硫排放量,由 1997年的 54,400公噸大幅下降至 2010年的 25,120公噸,減幅高達 54%,較整體目標 40%的減幅更高。


兩電投資 120億元加裝煙氣脫硫系統,每年可以賺 12億元,目標是將二氧化硫排放量每年減少約 3萬公噸,即每公噸減排可獲利 4萬元( 12億元÷ 30,000)。


連同每年折舊及其他額外營運支出,電力用戶每年要為每公噸二氧化硫的減排付出 5至 6萬元,剛好低於 6萬元的最高罰款。兩電自然會覺得符合成本效益。


正如中電過去在年報內所載,中電二氧化硫排放量,佔珠江三角洲的總排量不過 4%。即使減排成功,亦只會令區內二氧化硫排放量減少 2%,對區內酸雨問題幫助不大


事實上,若要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還有其他更符合成本效益的方法,包括鼓勵用戶節約用電使用超低硫和較清潔的燃煤開徵「污染稅」,以及進行排污交易


現時本地的電廠可以進行排污交易,但卻未有與境外其他電廠建立交易平台。


美國早於 1990年代已開始進行二氧化硫排污權的買賣,每公噸的價格一般維持在 200美元( 1,560港元)以下,最高價格亦不過 1,600美元( 12,480港元),遠遠低於香港的減排成本。


兩電若願意出價五萬元一公噸,相信會有不少電力用戶願意減少用電,亦會有不少電廠願意將排污權出售,放棄發電。


兩電製造污染物,不單毋須繳付「污染稅」,還可以藉此多賺一筆,確實令人羨慕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