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y 13, 2014

德國電費漲 廢核非主因

〈全球觀測站〉德電費漲 廢核非主因
2014-05-12
文/駐歐洲特派記者胡蕙寧

德國人認為正確該給的,都會甘心把錢掏出來上繳,廢核就是其中讓大家心甘情願的一項……
德國村舍裡的紅瓦屋頂上,太陽能板越來越多。
葛瑞畢茲強調德國漲電價是政治因素。
德國因為太陽能技術提升很多又大量生產,官方補助變低,很多廠商必須往國外跑。
我們每年都要回德國夫家的村鎮探望公婆,最切身的眼見就是村舍裡的紅瓦屋頂上,太陽能板越來越多。

德國人傻嗎?明知供電不穩定、電價高漲還紛紛投入?結果跟幾個德國朋友一聊,發現一般人並不像台灣某些媒體,硬是把漲電價與廢核連結。因為事實是即使不廢核,電費依然每年漲,跟通膨一樣。我認識的德國每家人都是務實節省、精打細算的。但是他們認為正確該給的,即使嘴巴叨叨念著政府搶錢,也都會甘心把錢掏出來上繳,廢核就是其中讓大家心甘情願的一項。

<廢核爸站出來1>廢核過渡期 沒有負面影響
現年54 歲的包赫(H. Bauch)是三個孩子的爸,也是一位擁有博士學位的地質科學家。他說自己家裡就是用一半再生能源、一半電力公司的供電。
他認為廢核是正確的,因為對人口密集的德國來說這風險太高,尤其核能研發、建造及廢除都需要用到龐大納稅人的費用,核廢料對環境污染的代價更無法估算。
廢核的過渡期對他的家庭與工作都沒有負面影響,他是用世代正義與不污染環境來解釋給孩子聽。

包赫說德國人在車諾比核爆時也是受害者,他認為台灣人口比德國更密集,要承擔核能所造成的污染與核災風險更高。看看日本與台灣地質相近,那台灣因地震造成的核災風險也可能會像日本一樣高,所以台灣不應該忽略這個問題。他認為台灣有高山可以用水發電之外,還有太陽、風力等各種再生能源發電資源,應該善用混合不同來源提供穩定電量,排除非核能不可的迷思。

<廢核爸站出來2>一個月多5歐元 大家可接受
52歲的德國汽車研發工程師葛瑞畢茲(B. Grabitz)是台灣女婿,也是一個孩子的父親,對台灣既了解又熱愛。他表示家裡目前還是用市府提供的一般用電,但他本人覺得廢核正確,因為有更少風險的能源可用,為何要選擇高風險的能源?他說德國廢核的代價是一個月多花一盒香菸錢的5歐元,大約就是一年多60歐元的費用,這點錢大家都可以接受。

葛瑞畢茲強調德國漲電價是政治因素,他認為目前德國的電價本身並不貴,消費者最後買到的是政府分配與優惠不均所造成的後果,這也是近來基民黨CDU執政以來,電價調漲的主因。
他分析說,目前德國的基民黨政府執政以來,電價就一直漲。之前社民黨SPD政府首先宣布廢核,但在執政的7年裡電價沒有明顯成長。原因就在基民黨執政以來老給大廠商優惠,讓他們不需要共同分擔再生能源補助金,還將這種優惠案例持續擴大,結果就是造成一般小市民分擔再生能源補助金的額度節節上升。

現在德國因為太陽能技術提升很多又大量生產,降低成本,官方補助也因此變低,低到讓很多廠商必須往國外跑,結果造成早期市民與政府花大錢培養出來的太陽能技術雙手奉送給國外,大家投資的成果往國外發展,其實正是惡質的政府逼跑德國的太陽能廠商,還讓許多不需共同分擔再生能源補助金的大廠商越來越多,他們因太陽能或風能技術提升產電又大量用電,還一併從中獲利。

<從德國看台灣>台灣日照強過德 太陽能條件好
德國政府只坑殺小市民的荷包,讓市民買再生能源補助金的單,當然就造成了小市民覺得電價老漲,也讓德國人覺得政府讓大廠用電,占盡小市民的便宜。

葛瑞畢茲認為,一個能源集中於大集團的產電結構也損害民主,造成市場壟斷。小市民裝置太陽能或小型產電廠可以提供相對的彈性用電,對電價也沒有壟斷的問題。身為爸爸的他覺得要為以後的世代著想,地球能源不應該被我們用盡,也不應該繼續被污染。

葛瑞畢茲覺得台灣的太陽日光照射比德國好上三到五倍,需要用到高電量的冷氣也是白天,正是利用太陽能最好的時機。既然因為太陽而需要冷氣,何不就用太陽能來產電?他說核能所謂的穩定性,要看是一天或一季的用電量,那本來就有相當的差別,就像一天的用電本來就有高低,台灣一天用電的季節與時間別差異比德國大,需要很大的用電彈性,核電絕對無法提供這樣的彈性,也對台灣完全沒有好處。因為電能產生就必須耗用,所以才會有把電拿來照高速公路的電燈設置,就是要讓過剩的電得以耗費。

No comments: